2014年12月10-11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之声”(第二届)作曲比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及奥地利、日本的评审专家、嘉宾、师生,汇集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共同鉴证了本届比赛最终一、二、三等奖作品的产生。“中国之声”系列作曲比赛开办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传统、创造未来;基于民族、面向世界”的比赛宗旨,鼓励并提倡音乐创作中的创新性、艺术性和学术性,旨在为广大作曲家与青年学生提供一个高规格的中国音乐创作和学术交流平台,也为繁荣和推动中国音乐创作发展,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继往开来、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届比赛从2013年10月22日比赛章程发布正式开启,面向全世界的作曲家及在校学生征集二至五人的室内乐作品,至2014年10月10日止,共收到投稿作品114份。初、复赛的评选活动于2014年11月2日结束。“中国之声”组委会邀请了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与艺术院校共十六位专家参加了初复赛的评审活动,分类分组(分中国民族乐器室内乐、西洋管弦乐器室内乐以及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三个类别以及在校学生组、作曲家组两个组别)评选出进入决赛作品十七部,学生组优秀奖二十部。评比结果现场统计,并由评委会确认无误后,宣布通过。决赛评选于12月10-11日如期开展。“中国之声”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奥地利作曲家萨尔斯堡音乐学院作曲理论指挥系主任奥芬鲍尔(Christian Ofenbauer)教授、日本作曲家东京艺术大学副学长松下功(Isao Matsushita)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叶国辉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教授、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蔡乔中教授、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教授、组委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组委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佳佳教授、评委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高为杰教授,共十二位国内外专家担任决赛评委,同时邀请三位德高望重的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朱践耳、罗忠镕、杜鸣心教授担任本届比赛的学术顾问。12月11日晚7:30分,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之声”(第二届)作曲比赛获奖作品暨颁奖音乐会。本场音乐会上,荣获本届比赛一等奖的六部作品再次成功上演,得到现场听众的高度赞誉。为鼓励青年演奏家对现代音乐作品的关注,作品的演奏者也荣获本届比赛最佳演奏奖。
我院作曲系学生在本届比赛中收获颇丰,其中,汪司玢(本科二年级,指导教师陈丹布教授)获得了西洋管弦乐器学生组一等奖,宋杨(博士二年级,指导教师贾国平教授)获得了中西管弦乐器混合学生组一等奖,邹睿(本科四年级,指导教师秦文琛教授)获得了中西管弦乐器混合学生组二等奖,方权一(博士二年级,指导教师贾国平教授)获得了中西管弦乐器混合作曲家组二等奖,陈迅(博士三年级,指导教师叶小纲教授)获得了西洋管弦乐器学生组三等奖,石峰(研究生三年级,指导教师杨勇教授)获得了中西管弦乐器混合学生组三等奖,常思淼(本科四年级,指导教师李滨扬教授)获得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器学生组三等奖。此外,婓阳、陈秋成、关剑、李师润雨、李景元、杨青、吴欣宜、马晗蕊分获学生组各组的优秀奖。作曲系特此对以上获奖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