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上午,人事处在综合楼409举办以“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为主题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院长王次炤,院党委书记郭淑兰,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逄焕磊,副院长肖学俊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人事处处长吴晓萍就“新入职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新教师做了讲解,管弦系主任赵瑞林教授、民乐系副主任章红艳教授、研究生部副主任柯扬副教授相继做主题发言,与参会的2014年新入职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最后新教师代表齐洁、刘怡恬发言。培训会由人事处处长吴晓萍主持。
王次炤院长为本次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你干什么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来干什么?
新教师一定要明确“我来干什么”,王院长回顾了自己从青年时代在此求学、留院工作到走上领导岗位的经历,教育新教职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为重要。
对于“为什么到中央音乐学院”,他说就是要对学院有明确认识。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创造性的开拓性的国际化的学校,新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他推荐大家去读一读《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王次炤,《人民音乐》2008年第11期),加深了解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有严明的纪律,宽松的人际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
对于教师,王院长说老师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是否培养出人才来是衡量教师的标杆。对于教师,首先要了解中央音乐学院培养的人才规格是什么,这方面他很同意章红艳老师的精彩发言。
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他倡导教学相长,同窗相助。从事教学的年轻教师要到课堂中去,要听老教师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相长,认识学生创造力的珍贵,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提高自己。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只在自己的专业中徘徊。从事民乐的要关注西乐,从事表演的要关注创作,弹钢琴的要关注拉弦乐的,器乐演奏的要关注声乐表演的,音乐学要关注整体的表演创作及教育的发展。总之,创作、表演、接受评价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工作中不能犯割裂它的错误。这都体现出融合。
谈到行政管理的工作岗位,王院长说,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是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推进整体教学。他具体谈到青年的管理人员要切实了解同学老师的需求。从事教务工作的干部要了解教学过程,从事校园管理工作的要了解同学的需求。我们的管理队伍中已有一半人员来自专业院校,专职人员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因此非音乐专业毕业的管理人员要关注音乐活动,利用闲暇时间多听听音乐会,了解音乐和身边的音乐家,促进融合。
王院长最后指出,学院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是教学和管理人员所有人的集体成果。他倡导年轻的管理干部和教师融洽相处,真正融入到中央音乐学院这个大家庭。
郭淑兰书记的讲话以“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为主题。她回顾了我校著名教授沈湘、蒋英、周广仁、杨鸿年等老教授的事例,及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指出新教师的加入是中央音乐学院发展的新生力量。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向新教师提出六点要求:
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的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课堂、服务的岗位、校园阵地、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做一个像郭淑珍、周广仁、杨鸿年这样的好老师。二,要有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三,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引领学生。要想成才,先要成人。德是基础、是方向。四,要有扎实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五,对学生要有仁爱和包容之心。没有爱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体现在教书的课堂上,也体现在育人的生活中。老师一个赞美的眼光、一个微笑都对学生是莫大的激励。“学兼中西、融通古今、包容开放”是我院办学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新教师在学术上要有开放、包容、大气的学术视野,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打破门户之见,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六,同事间要有互助友爱的情感。学院在管理上既有宽松的人际关系、也有严明的管理制度,在这里学习、工作很温暖,这是学院的优良传统,需要大家维护互助友爱的环境。
郭书记还从学院的角度出发,谈到青年教师是办好学院的主体,学院会营造好发展的环境,支持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具体有三点:1.营造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环境;2.制定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提供国内国外学习的各种政策渠道,各类人才计划。3.提供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她鼓励新教师,希望大家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奔着当好老师的目标,做好入职、成长、进一步提升的职业规划,做一名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教师。
逄焕磊副书记结合其主管的学生工作、纪委工作,从师德师风、廉洁自律角度阐述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他结合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面的惨痛案例以及当前中央对教育的有关规定,如6条禁令(《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告诫青年教师在上课方式、生活中如何与学生相处,他提出修德、传道、爱心、奉献、自律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勉。
首先,他认为修德是教师的职业属性所要求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内涵有三点:1.做人要正派、为人要厚道;2.有高尚的道德情操;3.要有树立做楷模的追求。
其次,对于传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中央音乐学院是专业性极强的学校,道是专业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道”不止包括专业技能的训练,还要塑造人的灵魂,要从培养人的角度切入,在专业教育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忽视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对于爱心,他说学院要有大楼、大师、大爱,三样缺一不可。教师要理解关心爱护学生,体现在多方面,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讲究上课方式。对于奉献,他说我们学院有着奉献精神的优良传统。具体来说:1.教师的主业是上课,而不是演出,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2.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自己的名和利。3.教师的成就感应该着落在学生的成就上,而不是过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这是教师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对于自律,即廉洁自律。他强调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风清气正的学校,从招生考试到图书、物资采购等环节涉及到的教学行政岗位人员,都要警钟长鸣,谨防突破底线。他建议大家学习国家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央音乐学院科学研究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中央音乐学院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等。
最后,逄书记以习总书记的三句话“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与大家共勉。
肖学俊副院长从教学角度,谈了青年教师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强化质量意识、全身心投入教学三方面内容。
一、要保持和发扬中央音乐学院的优良传统。中央音乐学院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名校。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学风、学术、培养人才、学院总体建设方面取得先进地位,上世纪60年代36所重点大学中的唯一一所大学,进入“211工程”院校行列的唯一艺术类高校,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优良的团队。现在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一员,青年教师肩上承载着历史的重任。如同接力赛一样,新教师是我们学校发展建设新的力量,我们要继承发扬好优良传统,努力工作。
二、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尤其是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学院根据国家需要、社会发展、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以及自身定位和特点,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分为专业主课、专业基础课、文化课三大类。这三类课程各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专业主科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表演人才,教师要能根据学生更擅长独奏还是合奏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理论研究型人才,主科要培养其学术兴趣,促使学生抓住学术观照点,才能使学术做得深。我院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作曲系承担的四大件、视唱练耳及音乐学系承担的音乐史、民族音乐学等课程,这部分课程现在根据其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声歌系在视唱练耳、合唱方面改革成功,现在扩展至民乐系。青年教师要在这方面多多思考,投入到学院的教学改革。国家给学院的定位是高精尖,要成为学术大家,文化底蕴非常重要,文史哲、外语、体育等基础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精神修养、身体素质。艺术类院校部分学生对文化课极不重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扭转这种现象。
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1.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大课小课都要按照教学大纲来备课,并且教学大纲也在不断完善,大家可以参与修订。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好每一堂课。专业基础课及文化课要不断更新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利用好我们丰富的教学资源。要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多学习,多借鉴,通过学习观摩,提高自己的教学。
最后,他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提出四点要求,提出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为青年教师介绍了我校的教学督导、大课评议、教学事故认定等制度。
人事处处长吴晓萍介绍了我校人事制度方面的情况,涉及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年度考核、请假、教学事故、教学督导与评估、学年度考核、留学归国考核、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审、进修访学、公派留学、教学工作量等一系列方面。她提请新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学院的规章制度。
赵瑞林教授就“如何执行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谈了三点:诚信、敬业、感恩。诚信,对教师更重要。他以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留学德国的所见所闻及我院管弦系林耀基老师的事例,提倡大家对国家、家庭,对学院、同事、学生,对教学,都要讲诚信。说到敬业,即敬业爱岗。他认为这体现在如何教好学生,体现在准时教学,体现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参加社会的演出,但也是为教学服务,不要弄错主次,并且教师在参加社会活动时体现着中央音乐学院的形象,必须要注意个人仪容、行为举止,要注意一切都要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最后他谈到感恩、爱校。我们来到学院工作是自己的要求,学院给我们机会,成就我们的一切,对此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章红艳教授的发言以“音乐至上,品质为先”为题。她以自己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上学一直到留校工作的成长经历为例,认为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变得和小时候很不一样,面目全非,但是我们可以在中央音乐学院这个环境保持纯粹、保持纯净;学院的老教授(邝宇忠)告诫我要把音乐作为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
接着她具体以自己从2008年到今天做的“且弹且谈”的音乐普及活动为例,谈到当下我国剧院普遍建立,民众极为缺失音乐厅文化,而夜总会文化泛滥市场。假唱假奏、滥用麦克风等乱象降低艺术水准,这都和我们的教学理念相冲突,和我们对于原生品质的追求相冲突,它震撼的只是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我们的心灵。
音乐厅文化不是我们的传统,这需要音乐家来启发,来营造。好的剧场、好的听众、好的音乐,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方面我国还很欠缺,中国的音乐家要向世界的音乐文明学习,专业人士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我们个人的努力很有限,但也能欣喜的看到有些法律条文就在规范,说明我们的努力使得人们在思考。
总之,从事音乐的人把音乐和品质顶在头上,顶礼膜拜。一旦品质没了,什么也就都没了。愿青年教师坚守前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保持我们好的传统教风学风品格,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中央音乐学院人的责任。
研究生部副主任柯扬副教授主要从教学、行政两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教学,他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特点是非常感性、个性,对于教师来说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如何让课堂生动起来,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两点意见:1.保证趣味性不失学术性,无论大课小课,把枯燥的内容变活,其过程都是从感性出发到理性。2.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成长的过程是试错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限制。所有的要求都是老调重弹,知易行难。对于行政工作,他认为有三点:1.压力再大也要睡好觉;2.尽量帮助学生,也要有原则;3.倾听别人的意见。
作为新教师代表附中民乐学科琵琶教师齐洁、作曲系视唱练耳教师刘怡恬相继发言。齐洁在发言中回顾了一年来的收获,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她认为教学就像一面镜子,使自己找出了反馈、不足;教学是灵魂对灵魂的唤起,因此教师肩上责任重大;面对教学、学生我们要拓宽视野、清晰思路,改善方法、完善自我。能够成为中央音乐学院这个教育殿堂的一员是一份殊荣,这提醒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激励我们不断提高自我,培育人才,为学院增光。
刘怡恬发言中说道,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身份变化,感受最大的是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悟。她认为要保持学习、自我约束、经常自省,从教学到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向老教师学习,与同事共同进步。
本次岗前培训内容从宏观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学科体系,到具体的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方式与技能等诸多方面,最终落脚点在于“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当一名优秀的中央音乐学院教师。青年教师们表示通过培训收获非常大,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不负领导和老教师的厚望,为中央音乐学院在新时期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