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下午4时,由我院音乐学研究所主办、音乐学系协办的首届“博士后论坛”在院教学楼717会议室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音乐学系的于润洋、余志刚、姚亚平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研究员和副所长宋瑾、汤琼教授,青年教师李晓冬、何宽钊、柯扬、高拂晓副教授,以及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等。
本次论坛由汤琼教授主持。首先戴嘉枋所长介绍了“博士后论坛”的宗旨与目标。他指出,博士后论坛的构思酝酿已久,主要希望通过讲座的形式,既为博士后提供一个学术展示的平台,也借此让外界了解博士后的学术意识、学术能力、学术成果以及博士后的管理、科研机制,以吸引更多具有突出学术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
本次论坛由我院在站博士后杨婧主讲,题目为《英美人文领域的“晚期风格”论说——以阿多诺的贝多芬晚期风格诊断学为例》,是音乐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杨婧与其合作导师于润洋教授一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汇报。主要内容涉及西方晚期风格的学术谱系,英美晚期风格学术研究的当下现状以及特殊性,法兰克福学派干将阿多诺的贝多芬晚期风格研究及其对英美人文领域的晚期风格研究的重要影响等问题。杨婧认为,晚期风格研究在英美近20年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英美学人对于自身学科发展深切反思下的结果,从中揭示与呈现出来的诸多新问题、新方法对于我国学界亦具有相似的当下性。
论坛在互动环节,专家及在读博士们与杨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晚期风格”的定义、阿多诺的音乐分析策略、表演美学中的晚期风格等问题得到比较充分的探讨。“博士后论坛”是音乐学研究所探索博士后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今后将继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