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由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主任张小夫教授带领的博士、硕士创作团队共同打造的电子音乐互动装置作品《声音·北京》在中华世纪坛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上闪亮登场。为此次展出,电子音乐中心成立了科研小组昼夜奋战于布展现场安装设备、调制音响,力图将最佳视听效果呈现于观众眼前。这种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参与这次实践提升个人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声音·北京》如此深受好评是因为它打破传统文字和符号的语言形式,开辟了以声音为载体记录历史的新方式,作品中收集和梳理了北京城市最具代表性、时代性、地标性和文化符号意义的声音,用电子音乐再现生活、体现文化底蕴、以独特的声音艺术形态展示今天的北京。《声音·北京》以24声道全方位环绕声为设计核心,呈现上、中、下;左、中、右;多层次、多角度的环绕声场,均等的分部于六边形房间内,设计出流水声处于下层、鸟鸣声处于上层、人们活动场景处于中层的真实场态效果,用电子音乐手段以声音为媒介设计出鲜活、立体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所创造出的新音响空间与灯光的曼妙结合,最大限度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这种听觉效果创新性填补了新媒体艺术展览的听觉空白。
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丰富多样,参与者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所设计的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以声音为主体的展示形式,超越了传统无声视觉展览的一贯模式,使用创新手法将生活场景的声音融入新媒体概念展示中,体现了电子音乐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魅力。装置中将自然界的声音和电子声音相融合而构造出的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新视听效果,使处于观展者领略到新媒体艺术中电子音乐为听觉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空间感,置身于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因而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并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展。
《声音·北京》既是一次北京城市声音景观的展现,也是音乐多声道技术探索中的一次创新性试验,集电子音乐、互动装置和声景音乐于一体,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该作品在展览中颇受欢迎,是因为将具有科技成分的电子音乐声音艺术通过展览方式面向大众,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时刻,它展示了电子音乐在新媒体艺术发展前沿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随着2010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新媒体艺术日”的开启,新媒体艺术也在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这片土壤中得以更向前迈进一步。《声音·北京》在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闪亮登场实现了电子音乐在各个领域的美学价值体现和应用追求,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也将成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