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和我院共同主办的纪念夏之秋先生百年诞辰活动在我院举行。纪念活动由来宾报到、嘉宾发言、座谈会和音乐会四个部分组成。当日下午,百余位夏之秋先生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夏之秋先生的学生和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应邀出席了在我院教学楼举办的纪念活动,我院管弦系及院办作为活动协办单位认真组织了本次活动,并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与会嘉宾。
在教学楼201室内乐厅前,我院管弦系的学生们为来宾发放了由我院科研资助计划资助并由我院出版社出版的《夏之秋和他的抗战歌曲》集和本次纪念活动手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郭锦玲司长和我院王次炤院长、夏之秋先生的夫人陈先柄女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李国红副司长、我院逄焕磊副书记、肖学俊副院长、原文化部科教司司长我院陶纯孝教授、原我院管弦系主任柏林和刘培彦教授、夏之秋之女夏兰青和夏三多女士、夏之秋之子夏有为及女婿郑凯林先生等嘉宾出席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由我院管弦系主任赵瑞林主持。
来宾入席后,首先为大家播放了由重庆电视台录制的《夏之秋的抗日歌曲》电视片,电视片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夏之秋先生的音乐及创作之路。夏之秋自幼学习风琴后酷爱吹五音号,1937年受周苍柏资助考入上海音专师从黄自、萧友梅、吴伯超等名师学习作曲、小号和钢琴。1938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他回到武汉积极参加抗战宣传工作,谱写了《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赠寒衣予负伤将士》等10首抗战歌曲,并与张曙、冼星海、刘雪庵等筹建了全国歌咏协会,组织并指挥合唱歌咏队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鼓动和激励了当时国内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1939年他在原武汉合唱团的基础上重组了宣传队赴南洋,为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中国难民总会进行巡演募捐,宣传抗日、救济难民。1940年后他归国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重庆开办了管乐学校。1954年调到我院管弦系执教至退休。在教学上他重视对视唱练耳和钢琴的音乐基本功要求,培养了杜鸣心、严良堃、陈贻鑫等一批优秀的学生,晚年出版了《小号吹奏法》、翻译了《圆号创新教程》,并协助北京乐器厂研制出新一代全控调音小号,为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我院的建设与发展和我国乐器制造改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观看了电视片后,与会全体热烈鼓掌并在我院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在座谈会前,我院王次炤院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郭锦玲司长、原文化部科教司司长我院陶纯孝教授先后致辞。 他们以崇敬的心情向夏之秋先生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向夏先生的亲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参加当日纪念活动的来宾表示衷心地感谢。回顾了夏之秋先生一生崇高的精神、不朽的业绩、无私的胸怀和对音乐艺术的无比热爱与执着追求,对夏先生爱国、爱民、高尚、正直,向海外华人传播中国文化精神,献身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中国管乐人才的一生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在座谈会中,夏之秋先生的夫人陈先柄女士回顾了夏之秋先生在大学时如何接受进步思想,如何在武汉地下党的支持下参加武汉文化界抗敌工作团,并在董必武同志的指导下了解了中共对内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对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的政策,借助董老的介绍信使夏先生与香港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通过组织演出筹集了许多的资金,并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鼓励与资助下最终得以使武汉合唱团成行南洋巡演,走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历程。陈先柄女士还叙述了当年夏先生在南洋向陈嘉庚先生介绍国内抗战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战政策,以及海外广大爱国华侨在巡演过后满怀激情慷慨解囊的动人之举。她说,夏之秋先生曾回忆在武汉合唱团归国前,陈嘉庚先生还给他们写了路条,以便途中能够得到南洋华侨筹赈中国难民总会机工队的帮助。她特别强调了当年南洋华侨筹赈中国难民总会的武汉合唱团在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在南洋筹集到的所有捐款为230万美金,均如数汇寄到国内的史实。
中国交响乐团指挥严良堃、总政军乐团朱尧洲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周澂佑和周彬佑教授、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队长姜克、西安音乐学院李立章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钱万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向延生、我院理论教育家陈宗群教授和我院前教务长方堃、夏之秋在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友先后发言。他们回顾了夏之秋先生当年在南洋指挥重庆合唱团的风采,在青木关潜心教书的身影和199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再赴东南亚巡回演出时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并授予“当年过海歌八百壮士今日寻岛唱万里黄河”横幅的往事,以及他做人光明磊落、与人为善与知恩图报的品德,对音乐的认真与执着的治学精神,对演奏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对音乐教学严谨的态度,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与鼓励,对中国管乐人才的提拔与帮助,对朋友、同事和学生无私关爱的言行,对我国铜管乐发展和军乐团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和对国家和民族深厚与无限的热爱。座谈会共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发言者们以包含深情的叙述与感慨万千的回忆,使会场中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腾起听众们内心对逝者无限的怀念和追思。
夏之秋先生是热情洋溢的指挥家,是爱徒如子的音乐教授,是人民心中的作曲家,更是我院老一辈音乐工作者中的榜样。今天我们举行纪念夏之秋先生百年诞辰活动就是要纪念他当年以满腔热血用音乐为武器的报国精神;就是要继承他几十年如一日严谨教学、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治学精神;就是要弘扬夏之秋先生把音乐教学、表演与创作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演奏和创作出时代经典的音乐作品来。
当晚最后举行了夏之秋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严良堃、叶树涵、陈光、陈曼春、刘淼、郭翔、白岩峰、赵艺、王牌、王佳韵、马添龙、尹一迦、范军、张樱、张俊、沈援之、戴中晖、张诚心、赵一全、赵瑞林、党然、朱光、吕冉、温泉、刘洋、黄伟男、孙帅、袁博翾、夏三多、郑凯林、夏兰青为听众们献上了小号独奏《赶车》、《梅花三弄》、《第一小号协奏曲》、《蓝色狂想曲》,男、女高音独唱《思乡曲》、《卖花词》,男女声二重唱《赠寒衣予负伤将士》,小提琴三重奏《思乡曲》、《卖花词》、《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杜鸣心改编),钢琴独奏《夏之秋在南洋》(崔世光曲),铜管乐合奏《歌八百壮士》共十首作品,以夏之秋先生创作的音乐来纪念其为国家、为音乐事业和我院的发展与建设所作出的不朽贡献。夏先生的音容已去,夏之秋所创的音乐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