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的第二届国际三弦音乐周暨蒙古族三弦音乐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11月11日——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音乐周安排了丰富的三弦音乐会、蒙古族三弦音乐学术研讨会和蒙古族三弦工作坊。其主要内容有: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三弦演奏家演出的《弦鼗之乐——中央音乐学院三弦音乐会》、由中外蒙古族三弦音乐家演出的《成吉思汗的歌——蒙古族三弦音乐会》;由中外蒙古族音乐专家学者发言的学术报告:《蒙古三弦小考》、《蒙古三弦的地域风格与存成现状》、《蒙古族三弦特色的演奏技法——弹棒演奏法》、《三弦演奏的世界经典音乐与蒙古国传统乐曲》、《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三弦音乐》、《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三弦音乐风格及传承与发展的思考》、《蒙古族自治区第一位女三弦演奏家特木尔》、《内蒙古二人台与漫瀚调中三弦音乐的特点》等;由中外蒙古族三弦演奏家乌云其木格、胡力亚齐、领春、白金虎、乌云巴特尔等授课的蒙古三弦工作坊。
12日上午九时,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在学院综合楼501报告厅如期举行。我院院长王次炤、党委书记郭淑兰和中外蒙古族的专家学者,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三弦界的同仁朋友、音乐爱好者和我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由民乐系系主任于红梅教授主持。王次炤院长致开幕词:“------寻觅三弦的音韵与灵魂;追求三弦的精神与理想。三弦是一件具有世界性的特色乐器,它的运用的范围从民间至宫廷极为广泛和重要的。国际三弦学术研讨会是一次三弦的盛会,一场跨国的交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欢迎蒙古族的三弦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的三弦同仁们并预祝本次国际三弦学术研讨会和音乐会圆满成功!”
【三弦音乐会】
1、《弦鼗之乐——中央音乐学院三弦音乐会》
11月12日晚的第二届国际三弦音乐周的首场音乐会如期而至,这也是我们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为欢迎蒙古族三弦同仁们的开幕音乐会。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展现了汉族三弦音乐多乐种、多曲种、多地域的风格特征:有流传于明清时期的“弦索十三套”之《将军令》;以戏曲音乐抑扬顿挫的行韵作腔之法演奏的小三弦的技术语言与声音特点的《反二黄慢板与小开门》;有三弦圣手白凤岩创作的富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风雨铁马》;移植改编的古琴曲《平沙落雁》;用川江号子的旋律和节奏素材创作的获奖作品《川江船歌》以及专业作曲家为三弦创作的的新作品《说变》和《三弦与乐队协奏曲》,这七首作品在多位演奏家的演绎下,让听者穿梭于古今、中西时空之境,体味着这件古老又年轻的乐器给听众所带来的饕餮盛宴。
2、《成吉思汗的歌——蒙古族三弦音乐会》
13日晚7:30,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座无虚席,在我院民乐系三弦教授谈龙建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蒙古族三弦音乐会的帷幕。在音乐会前,由我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为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教授乌云其木格Luvsannorov Oyunchimeg博士颁发了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的证书。这是我院三弦专业的第二位国际专家获此殊荣。(第一位三弦专业的客座教授是日本三味線演奏家本绦先生。)
本场音乐会汇集了中外蒙古族演员近三十名,阵容庞大,展现了蒙古族三弦音乐独有的民族语言和演奏技法。其演奏形式多样:有三弦独奏、重奏与合奏;三弦弹唱、呼麦、长调;内蒙东部民间说书;二人台组曲及三弦陶布秀弹唱等。演出精彩纷呈,叫人应接不暇。
同样一把三弦,汉蒙两场具有学术意义的三弦音乐会,却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歌唱方式,由此凸显出三弦音乐丰富的文化蕴藏和深厚的研究价值。
【学术研讨会】
本次国际三弦学术研讨会设立三个单元,分别由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民族音乐学家乌兰杰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张伯瑜教授和中国北方草原音乐研究会会长,民族音乐学家李·柯沁夫先生主持。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由中外蒙古族的专家学者及全国各院校教师和三弦同仁们发言,各抒己见。主持人的点评也是丝丝入扣,精彩十分。全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愉快。充分体现了三弦家族的肝胆相照、团结一致,努力继承和发展三弦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具有一定的成果性,较为深入地触及到蒙古族三弦的源流、风格特征及其演奏技法等学术领域。
【三弦工作坊】
13日上午8:30,由多位蒙古族专家开设的四个单元的三弦工作坊开始授课了,分别是:乌云其木格博士授课的蒙古三弦工作坊、胡力亚其和乌云巴特尔老师共同授课的长调三弦工作坊、领春老师授课的鄂尔多斯三弦工作坊以及白金虎老师授课的二人台三弦工作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弦学子一同跟随蒙古族的演奏家们学习了蒙古风格乐曲和弹棒演奏法的使用。与我们汉族用指甲演奏不同,蒙古族三弦演奏时右手是用弹棒演奏的。学生们兴趣浓厚,通过直接运用弹棒学习和实践操作,他们体会弹棒演奏与指甲演奏技术和音乐语言和音色上的区别,也亲身体验到蒙古族三弦音乐的魅力,博众家之所长,扩大了艺术眼界,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受益颇深。
回首2008年,中央音乐学院曾成功地举办过“首届国际三弦音乐周”,分别以展示三弦音乐赖以生存发展的原生态民间音乐的乐种、曲种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三弦音乐;以及院校教育与民间传承的三弦演奏艺术、现代与传统音乐作品为主题,以弘扬民族民间音乐艺术魅力、丰富三弦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为目的。从而促进三弦音乐的继承发展,繁荣三弦音乐的创作。而第二届国际三弦音乐周是以蒙古族三弦音乐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会和音乐会的形式探讨和展示蒙古族三弦音乐的独特之美。正如中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教授所说:“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我们的初衷有两点,其一,蒙古族三弦音乐是三弦音乐一支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具有不可替代性与突出个性特征的艺术流派,它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意义;其二,三弦的音色与艺术风格多样性的生存、传承乃至发展受到了如少数民族三弦音乐汉化;地方音乐京化、城市化;民间音乐专业化等负面影响。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呼唤起三弦演奏家、教育家、研究家对于保护与传承三弦人文的自觉,从而推动三弦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与研究。”
三弦音乐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三弦人的努力探索,三弦艺术的明天更需要三弦人的追求精神。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国际三弦音乐周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