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瞬间·永恒”、“和声鸣盛”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0-11-11 10:42: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2:11

     
     
  在那金色的秋季,喜闻鸿雁的召唤,带着生命的感悟,伴着祈盼的喜悦,理好两鬓的银丝,他们饱含深情的走来了——来自海内外的老校友们和常住北京的老教师们,就像那归巢的劳燕,重聚于当年起飞的地方。70年的风风雨雨、事事人人犹在心间,情感的洪流追溯到那仿佛瞬间的昨天。11月3日,在我院举行了两场盛大而难忘的音乐盛会。他们分别是在下午和晚上于学院音乐厅举行的老教师、校友联袂音乐会,及校友专场音乐会。

  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当年的师生、同窗好友共叙美好往事,同感今日情怀,其乐融融,分外和睦。在题为“瞬间•永恒” ——老教师、校友联袂音乐会开始前,江小艾副院长代表学院领导向到场的老校友和老教师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对于倾情准备和参加音乐会演出的老教师、校友和职工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预祝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当大幕徐徐拉开后,观众们眼前为之一亮。那排列整齐的队形、洁白的长裙,映衬着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目光。在丁毅的指挥下,《军民团结一家亲》、《青春舞曲》、《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我院老教师、校友、职工合唱团的团员们用一曲曲亲切而熟悉的合唱作品,美妙而感人的合唱效果,将听众的思绪带到了那火红的年代,舞台上的他们展现出来的完全是年轻般的朝气和抖擞的精神面貌。钢琴世家我院赵屏国和凌远教授携其女赵聆为来宾们演奏了由杜鸣心教授特此连夜改编的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选段《军民鱼水情》和《快乐的女战士》六手联弹钢琴曲。乐曲富有交响性的变奏和演奏家们默契的配合让听众一饱耳福。何振京教授的单弦岔曲《风雨归舟》也赢得了满堂喝彩。虽说是年逾八旬,但他仍旧是嗓音宽厚雄浑,俏巧之声腔甚是感人,其民间传统艺术功底之深厚令人赞叹。师从沈湘和郭淑珍教授的我院校友马金钟老师与师从蒋英和周美玉教授的我院声歌系杨晓萍副教授,分别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男、女声独唱曲《红叶情》及《我住长江头》,博得了听众们热烈的掌声。陈圆老师用她那深情的大提琴声娓娓道出了作曲家王连三对周恩来总理永远的怀念。刘长福教授以悠远的二胡弦音为来宾献上了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如泣如诉的演奏宛如歌声吟唱,撼动了全场的听众。在谢华珍(钢琴)、李光华(琵琶)、王建华(司鼓)、黄金嘉(京胡)、黄金祺(二胡)的伴奏下,佩戴大红披肩的黄揆春老师喜气洋洋地为大家表演了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虽说是八十多岁且疾病未愈,黄老师依旧中气十足,韵味犹存,圆满亮相。马金钟和方华的男女声二重唱《国家》、赵薇与严涛的《双小提琴协奏曲》、男中音刘秉义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男低音赵登营的《黄河颂》更使得音乐厅内掌声迭起,高潮不断。在音乐会的最后,我院女声小合唱队和老教师、校友、职工合唱团分别在侯孟玲和徐蓉桢老师的指挥下,为在座献上了《小路》、《大海啊故乡》、《走进新时代》、《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等大、小合唱作品,合唱团员们以优美的歌声与自信的微笑展现了我院老一辈音乐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了对祖国、人民、母校、师生、朋友的深情厚意,将下午的音乐会推向了高潮。整场演出老中青三代教职员工各司其职、配合完美,演员、观众彼此呼应,相互感染、沉浸在热烈、祥和的“院庆”节日气氛之中。

     
     

  当晚的“和声鸣盛” 音乐会主要是校友专场音乐会,活跃在国内外的老中青音乐艺术名家荟萃一堂,演出了一场中央音乐学院“院庆”史上最长的音乐会。参加本场演出的有关牧村、吴大轸、李双江、叶佩英、胡志厚、刘秉义、黄安源、鲁鑫、张佳林、姜克美、郭志鸿、赵屏国、凌远、赵聆、程维、谈龙建、黄揆春、吴龙、杨列京、刘诗昆、谭小棠等名家。音乐会上,多位艺术家都特别为母校的演出,精心地准备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如关牧村的女中音独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李双江的男高音独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叶佩英的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胡志厚的管子独奏《高山流水》、刘秉义的男中音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刘诗昆独奏、谭小棠协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之“保卫黄河”等令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曲曲终了都会唤起听众对歌声、琴声与往事的回忆,都会博得经久不衰的掌声。欣喜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满足随音乐流淌在心田。此外,在本场音乐会上听众们也欣赏到了一些别样的演奏风格和新创作品。如留美校友吴大轸与马里奥•佩多尼改编的具有爵士风格的《快乐的女战士》(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校友黄安源和鲁鑫演奏的由杨宝智创作的二胡与大提琴曲《茉莉花与巴赫》、郭志鸿创作并演奏的钢琴独奏曲《蝉与黄鹊》,这些作品均吸收、兼容了东西方音乐文化元素,展现出作曲家、演奏家们在把握不同文化彼此交融与碰撞而产生出的无穷魅力时的高超技巧。姜克美的板胡独奏《河南梆子腔》与谈龙建的三弦独奏《十八板》极具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质,将地道的中州民间音乐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为音乐会增色不少。

     
     

  音乐会上,为纪念当年我院首排歌剧《青春之歌》,当年主演林道静的黄揆春、叶佩英和主演卢嘉川的刘秉义等老师上台来再现了当年各角色的主要唱段,并与当年参与此歌剧创作与排练的田联韬、王振亚、李双江、俞慧耕等老同志一同上台来合影留念。黄揆春老师代表当年歌剧《青春之歌》的参与者向学院赠送了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我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代表学院郑重地接受了此批资料捐赠,她除表示感谢以外还对我院老一辈音乐工作者的爱校之举致以敬意。叶小钢副院长代表学院对老一辈学院人对学院建设的丰功伟绩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将一定继承好前辈交给的事业,把中央音乐学院越办越好。音乐会即将结束之际,在钢琴家刘诗昆的邀请下,我院校友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刘诗昆附中的同学)荣登舞台,在刘诗昆的钢琴即兴伴奏和女声小合唱队的伴唱下,为大家倾情演唱了其自创的抒情歌曲《大海啊故乡》,以他发自内心的歌声讴歌了对祖国、母校、师长和事业如同大海一样宽广、深厚的热爱之情。舞台上下同声欢唱,这场令人难忘的音乐盛会在听众热烈、持续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经过了70年的历练与发展,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已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它不仅仅限于教学条件的改善,更体现在对于中外音乐的继承、研究、实践、创新与发展之中。一代代学院人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音乐事业不懈努力,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学院的成就,他们的成功永远与中央音乐学院紧密相连,他们既是时代的骄子、耀眼的群星,更是学院永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