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奉献——徐振民教授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我院成功举行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0-10-27 20:37: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2:14

  为了庆祝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九三学社建社65周年和第26个教师节,由我院主办,九三学社西城区委、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和中央音乐学院支社承办的“奉献——徐振民教授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于9月11日下午在我院琴房楼演奏厅举行。这是继2009年教师节成功举办“长青——杜鸣心先生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之后的“献给教师节的绿色祝福系列音乐会”的第二场演出。音乐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九三学社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刘应明院士,北大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柯杨,北大医学部党委副书记顾芸、统战部长王军为,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刘永泰秘书长,西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曹长胜,九三学社西城区委魏建新副主委,北大第二委员会主委吴明副院长以及第二委员会的医学专家们,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刘碧秀秘书长以及女博士们莅临了音乐会。我院院长王次炤、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叶小纲以及学院资深教授和各系师生们也一同观看了音乐会。在观看演出的嘉宾中,有多位已年逾九旬的专家、院士,他们以乐会友,与大家一起共庆佳节。   

       
       

  徐振民教授于1957年毕业于我院作曲系并任教,翌年奉调前往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30年。1983年加入九三学社,1988年回到母校,任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徐振民教授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作曲专业人才,还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音乐会上演奏了徐振民教授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十余首室内乐作品。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声独唱《三十里铺》(民歌改编)、钢琴独奏《江苏民歌小曲五首》和小提琴独奏《民歌主题随想曲“小路”》,都是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艺术歌曲、钢琴、小提琴这些外来艺术形式的“民族化”的探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男中音独唱《怀台湾同胞》、《湖上的风》,女高音独唱《白帆》和《海鸥》,以及小提琴独奏曲《水乡情》,表露出更加浓郁的抒情风格。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钢琴独奏《唐人诗意两首(1、登幽州台歌2、题破山寺后禅院)》和男高音独唱《忆江南》、《水调歌头》,均取材于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士大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对作曲家有着较深的影响。同时,在《唐人诗意两首》这部钢琴作品中,也显露出作曲家对现代作曲技法和音乐风格的探索和尝试。徐振民教授创作这首作品时已年愈六旬,但他并不保守,而是大胆地追求着各种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正如王次炤院长在音乐会开场的致辞中所言,徐振民教授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高产的作曲家。

  音乐会最后,音乐会主要策划人、九三学社中央音乐学院支社主委、民乐系刘月宁教授,率领由她组建的“茉莉花”扬琴重奏组合,为大家奉献了扬琴五重奏《茉莉花》和《夜深沉》(徐振民2007、2010年 改编),这样一个新颖的民乐组合形式,以及五位师生精湛而默契的演奏,给现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奉献的季节,令人感动的是,参加音乐会演出的赵登营、杨晓萍、李爽、阮余群、施佳佳、刘霄、王墨卿、王昀玥、韦蔚、“茉莉花”扬琴重奏组合和音乐会主持人蒲方等学院师生和校友,都是不计报酬地倾情加盟。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徐振民教授在音乐会后的致辞中表达了谢意。同时,他也满怀激动之情地向音乐会组织者、参加音乐会的师长和老同事们(苏夏、王震亚、汪毓和、杜鸣心、段平泰、吴式锴等)致以了诚挚的敬意,并将手中的鲜花献给与自己恩爱有佳、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人。

  音乐会结束时,郭淑兰书记和王志珍副主席也分别致辞。郭书记称赞这场音乐会是一场令人感动、感染人心的音乐会。她向徐振民教授表达了尊敬之情,并向活动组织者和参演者表示感谢。王志珍副主席按照科技界的贯例,尊敬称徐振民为先生和老师。她说,所有到场观看演出的科技界的同仁们,都是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家和师生们最忠实的崇拜者、欣赏者,她希望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