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至5月5日,由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由美国AXL国际(中国)帕拉天奴乐器公司赞助协办的第四届“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的初赛(北京)和复赛(天津)圆满结束。
本次比赛自2008年11月开始,至截稿日2009年4月25日,共收到452首参赛作品,其中艺术歌曲作品314首,合唱作品138首。 除了中国大陆各省市寄来的作品之外,比赛组委会还收到了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德国、美国等地区的许多作品,所有作品均出自华人作曲家之手。
此次参赛艺术歌曲及合唱的所引用的文学题材非常丰富,有的根据中国古典诗词谱曲,有的用近现代诗歌,亦有的借鉴了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民族性特点鲜明;作品的体裁和形式也很多样,使用钢琴或钢琴加少量其他乐器伴奏——小提琴、长笛、钢片琴、口琴以及小号等乐器与声乐的结合使音乐更富新意,而合唱作品则包含了混声合唱、同音色组合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形式;而最后入围的作品除了写作技法多样化以外,更加注重音乐性及完整性。
组委会邀请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的著名作曲家、歌唱家担任初、复赛的评委,评委们经过多轮严格细致的精心筛选,将产生49部入围作品(艺术歌曲34部、合唱15部)。目前组委会正在进行紧张的计票工作,决赛入围作品将于5月11日公布。于本月29日、30日分三场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进行,采取现场演奏、现场对作品和演奏者评分的双赛制。
四年以来,组委会坚持以公平、公开和公正为比赛宗旨,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及音乐院校的关注与支持。而其对高质量音乐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已促生了众多优秀作品。
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郭淑珍教授说道:“希望本次比赛能够产生流传下去的、代表我们中国音乐的声乐作品。”比赛获奖与否只是暂时的,能够评选出优秀佳作则最为重要。使优秀作品的流传中国乐坛,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则是“帕拉天奴”比赛不懈努力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