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10点,我院音乐学系在院新教学综合楼二层大厅隆重举行了首届“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颁奖大会。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周海宏、音乐学系师生和来自全国的本届论文获奖者出席了颁奖活动。颁奖仪式由音乐学系青年教师柯扬主持。
“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简称“徐小平基金”,是我院音乐学系经过慎重研究后决定设立的全国性音乐学学术论著评选奖项。资金来源于2006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建系五十周年之际,该系友徐小平先生为推动我国音乐学学术事业的发展而捐赠的200万元助学基金。
颁奖大会上,我院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首先致辞:虽然“徐小平基金”是音乐学系首次接受的社会赞助,但是音乐学系想把它奉献给全国的音乐学界,为实际推动我国音乐学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些贡献。他对与会者的光临深表感谢,并认为这是对音乐学系论文评奖、颁奖前期工作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我院科研处处长姚亚平教授代表 “徐小平基金”执行委员会,介绍了本次论文评奖的全过程,以及具体的评奖操作方法和步骤。特别强调本次参评的论文,是由评奖委员会组织专家,从2004年的第三期到2008年的第二期这四年间,在中国大陆主要学术杂志、期刊和各大音乐院校的学报中发表的众多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入选论文首先经由音乐学系的教授们从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和音乐美学(包括音乐评论、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四个评选方向进行遴选,之后,又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组成五人专家小组(中央音乐学院的评委不超过两名),对入选论文做进一步的遴选、投票、排序,直至最终产生论文获奖结果。
颁奖环节中,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当场宣布了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钟子林、田联韬、张前教授分别为获得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类的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中国音乐史类论文获奖者未到场,获奖论文在宣读后证书由他人代领)。
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代表学院向获奖者表示衷心地祝贺,向奖励基金资助人徐小平先生以及参与评奖的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表示由衷地感谢。她感慨地说,我国音乐学专业的发展不能仅靠一、两个院校的音乐学系,全国音乐学界的同仁们都要共同携手为我国音乐学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设立全国性的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其目的就是为那些致力于音乐学学术领域研究的师生们提供一个充分彰显其研究能力的平台,同时,它更体现出我院一贯的传统作风,既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广阔的学术胸怀。希望今后能够不断拓展论文评选范围,扩大评选影响,使此项活动越办越好。
南京艺术学院伍国栋教授代表获奖者发言,对徐小平先生能够用自己创业所得,资助音乐学事业深表敬佩。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几年来为推动全国的音乐学学术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深表感动。他说,和其他的艺术类评奖相比,全国性的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可谓是凤毛麟角,更显得弥足珍贵。衷心希望中央音乐学院今后能够坚持把它办下去、办好,争取把海内外更多刊物上刊登的论文都涵盖进来,使更多的学者能够有机会在评奖中展示学术的魅力,为音乐学学术的整体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表示,在很多年前音乐学系被公认为最穷的系。但现在的音乐学系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奉献的精神境界上都是我院最富有的。中国的音乐学界本来就是一家人,要想让此基金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奖项,还需在运作上精心设计,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使之能够真正成为中国音乐学界的民间最高奖。
注:
首届“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获奖结果
中国音乐史
一等奖:《沉重的历史回响——?论中国“文革”音乐及其在新时期的影响》(《音乐与表演》2007年第3期),作者:戴嘉枋(中央音乐学院)
二等奖:《宋元杂剧伴奏乐器及其宫调问题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作者:郑祖襄(中央音乐学院)
三等奖:《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音乐研究》2007年第1、2期),作者:宫宏宇(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
西方音乐史
一等奖:《欧洲文化精神的兴起及其对音乐的影响——论欧洲复调产生的文化土壤》(《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4期),作者,姚亚平(中央音乐学院)
二等奖:《音乐体裁的学理探究论纲——以西方音乐的体裁现象为例》(《音乐艺术》(2006年第2期),作者:杨燕迪、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
三等奖:《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问题》(《音乐艺术》(2006年第2期),作者:孙国忠(上海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学
一等奖:《环太湖地区的乐社传统——苏南“丝竹繁兴”的人文历史背景研究》(《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作者:伍国栋(南京艺术学院)
二等奖:《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音乐艺术》2006年第3期),作者:曹本冶(香港中文大学)
三等奖:《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一)》(《黄钟》2005年第1期),作者:樊祖荫、赵晓楠(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美学
一等奖:《多义的形式——20世纪西方音乐思想中的形式论因素》(《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作者:李晓冬(中央音乐学院)
二等奖:《时间的抽象、存在与超越——现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特点述评》(《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作者:高拂晓(中央音乐学院)
三等奖:《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作者:刘经树(中央音乐学院)
获一、二、三等奖的论文作者,
分别获奖金10000元、7000元、3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