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我院、上海音乐学院、萍乡市委市政府主办,我院承办的纪念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于9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吴雁泽、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我院院长王次炤、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华天礽、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江西萍乡市委副书记晏德文等有关单位领导,王昆、郭淑珍、刘淑芳、李双江、周广仁、陈复君、王秉锐、黎信昌、方仟(原文化部教科司司长)、张素我(张治中将军女儿、全国政协委员)等喻宜萱的学生、同事、生前好友,以及其家属和家乡代表百余人到会。我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主持会议。
会上,与会者共同缅怀和追思了喻宜萱的人格风范、学术造诣,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由衷敬意。同时,还举行了《喻宜萱的艺术生涯》首发式。
王次炤院长、华天礽副院长和晏德文副书记对喻宜萱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王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在喻宜萱近80年的艺术道路上,她之所以能在声乐表演、教学、科研各领域取得不凡成绩,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一代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主要靠她在青年时期的刻苦勤奋,靠她对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靠她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精神。喻宜萱不愧是中国当代老一辈优秀声乐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不愧是新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是中国20世纪音乐史上声乐艺术领域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喻宜萱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艺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必将永留史册,永远留在一代一代音乐家们的心中。”
华天礽副院长介绍了喻宜萱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关系,并代表“上音”全体师生表达了对这位杰出校友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晏德文副书记表示,家乡人民要像先生那样,以拼搏进取、勇于攀登、奋发有为的精神,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争创佳绩。
吴雁泽、郭淑珍、李双江、黎信昌、石惟正、吴祖强、周广仁、王秉锐、王昆等老艺术家,满怀深情地追忆了与喻宜萱相识的情形,师生情怀、朋友情谊溢于言表。
吴雁泽回顾了50多年前自己在喻宜萱的帮助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情景,言谈中充满了感恩与敬仰之情。
郭淑珍与喻宜萱相识于1949年,她对这位声乐大师的第一印象是衣着得体,气质优雅。她认为,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声歌系的初建,为年轻教师的培养,为声乐教材的建设,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先生一片丹心育桃李的敬业精神,是声歌系师生学习的好榜样。
李双江表示,他从喻宜萱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声乐演唱艺术,更重要的是恩师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情结和人文关怀,使他受益匪浅。
黎信昌回忆了50多年前在喻宜萱班上学习的情景,先生的言传身教令他受益终身。
石惟正认为,喻宜萱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言谈,处处折射出她的学人品格和大家风范。举办此次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现实的声乐界能够继承和学习先生的爱国之情、治学精神以及诚恳待人、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使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朝着正确的健康的道路发展。
回想起与喻宜萱交往的点点滴滴,吴祖强说他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50多年来,喻先生对学院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秉锐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高度概括了喻宜萱真实的、有价值的、光辉的一生,他希望先生的师格、师范和师德,能够成为所有声乐教师的楷模。
周广仁是从小听喻宜萱的歌声长大的,回忆起与这位“真正的”艺术家的相识经历,她哽咽了。
王昆感言,“回忆是一种幸福。”喻宜萱是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好的长者。
听了大家的发言,喻宜萱的儿子管维拉、管维立两兄弟深为感动,并向与会者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座谈会仅是喻宜萱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项,7月11日,“喻宜萱艺术纪念碑”(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纪念碑题字“歌声飘云霞,桃李竞芳菲”)揭幕仪式和首场纪念音乐会已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今年12月, 我院声歌系还将演出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三幕抒情歌剧《奥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