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下午3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综合楼七层大厅举行了“第十七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颁奖典礼及新生见面会。音乐学系系主任张伯瑜和音乐学系的多位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由柯扬老师担任主持。
首先,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向新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出席大会的各位老师及教学情况,新生们则分别进行自我介绍。随后,音乐乐学系06级、07级和08级的同学进行了09年暑假赴云南采风的汇报,通过影片、PPT的讲解,非常直观地让全系师生了解到详实的采风情况。
之后,由“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第二届获奖学生通过播放自己制作的影片向全系师生汇报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的学习成果。十几名同学分别前往欧美等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影片与大家分享了“音乐文化之旅”中的困难与快乐,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自然与文化的丰富多彩,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带来许多新的动力。
最后举行的是第十七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颁奖典礼,由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教授及戴嘉枋教授分别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的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颁奖过后,张伯瑜教授在讲话中重申了“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的意义,同时介绍了本届论文评比的总体状况与评比细则。他指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比是全院性的比赛,而在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的推动下,参赛论文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较大进步。在评审过程中,为了确保公正,所有参赛论文都以匿名方式提交,经评委老师评分后,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得出最终评审结果。张伯瑜教授还代表音乐学系感谢系友王森对我院学术建设的慷慨赞助,同时希望音乐学系的同学能够努力学习,利用好学院提供的大好资源,不断拓宽视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附一:获奖论文名单(音乐学系提供):
本科生组:
一等奖
王蓁 当下榆林丧葬仪式音乐的多维度分析——以两个个案为例
二等奖
张春蕾 曲牌[柳子]研究
何硕 齐尔品《七首中国民歌》的探索与创新
三等奖
赵宇欣 感受智者的思想之旅——沈知白音乐贡献研究
张媛 论音乐表演中的浪漫诠释与学术重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No.1的版本比较与思考
王冕 杜威美学思想的音乐美学阐释
鼓励奖
荣蕙荞 鲁西南鼓吹乐曲《三音开门》及其艺术特点
吴娱昊 河北省广宗县太平道乐考察报告及若干思考
王魏璇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哈利路亚》合唱的对比分析
杨毅鹭 论斯特拉文斯基对瓦格纳的批判
研究生组:
一等奖
元媛 海因里希-许茨及其《圣谐曲》初探——从《圣谐曲》(Ⅱ)探析海因里希-许茨的创作特征
二等奖
毕琨 “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再谈古琴美学中的“移情”
张玉雯 参加生田流日本筝暑期学习后的思考
三等奖
祁斌斌 “中国乐派”的倡导者——20世纪20年代傅彦长音乐艺术观研究
谢佳音 我眼中的“非洲钢琴艺术”——以加纳作曲家曼纽尔-吉玛-拉比的钢琴作品《莲花》为例
董晓明 礼乐制度的形成及成因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