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国际视唱练耳论坛暨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圆满闭幕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10-28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4:03

       2008年10月12日上午10时,国家大歌剧院大排练厅内座无虚席,国际视唱练耳论坛暨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闭幕式和颁奖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闭幕式由本次论坛的发起人、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联盟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长、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赵易山副教授主持。他首先向对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9大音乐学院和7大艺术学院以及相关师范院校艺术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国家大剧院艺术之友会及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部致以诚挚的感谢。
       闭幕式提请全国艺术高校视唱改变&创作&演唱大赛评委会执行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研室主任蒋维民教授宣布本次大赛的获奖名单。本次大赛共设立了视唱改编&创作作品与视唱改编&创作作品演唱两个评奖项目,教师组和学生组分开评比。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向本次大赛递交了大量的改编&创作作品,可谓硕果累累。其中周温玉、黄珊珊、李丽娜、宁楠、赖群、刘思军、王丁丁、孔奕等8位教师获得了改编&创作作品的10项大奖,另有18名教师分别获得了27个优秀奖;学生组的10项大奖为裴聿茹、孙小松、张之亮等10位同学捧得,其他26名同学分获30个优秀奖。视唱练耳改编&创作作品演唱大赛则产生了30个优秀表演奖和12个表演奖。中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蒋维民教授、意大利桑塔-切切利亚音乐学院玛丽亚-帕勒慕莉教授等与会专家为获奖者颁奖。闭幕式还穿插演出了《诉》、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弦链接》、《巴赫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BWV1060)、《二重唱》等获奖作品,西安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及上海音乐学院的相关同学和老师参加了演出。
       杨鸿年教授受邀在闭幕式发言,他的讲话言简意赅,充满诙谐幽默,却道出了老一辈音乐人的心声,在给予本次活动极大肯定的同时,表达了对视唱练耳教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音乐美好明天的无限展望。原文如下:“我会指挥,但不太会说话,我争取在30秒内说完。这次论坛很成功,我很感慨。中央音乐学院一年一度的视唱练耳论坛,吸收了国际上大量的优秀成果,从‘中法’到‘中美’,再到现在的‘中意’,在理念上越来越先进,水平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们在国际上的获奖特别多,但是提请每一个获奖者别忘了在幕后默默奉献,为你们打下扎实基础的视唱练耳老师,我们要崇敬他们一辈子。我本人对视唱练耳专业非常关注,只要有视唱练耳方面的活动,我每次必到。我有个梦想,梦想把外来音乐文化融化吸收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变成体现国民素质的文化精髓。现在,我的梦想快要实现了,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一定会与世界接轨,屹立于世界的前列,并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副教授为本次的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暨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做了总结。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发起此次论坛的初衷。多年以来,他一直在思考视唱练耳的学科使命和表现形式。他认为前辈们为视唱练耳这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建立和巩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但是,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学科,应有体现专业特色的表现形式,那就是歌唱。因此,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一步,发挥视唱练耳的音乐性,在“乐”上多做一些文章,将视唱练耳“作用于音乐、服务于生活”,则是年轻一代所要担当的重任。此次活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接着,他对本次艺术周的四场音乐会进行了逐一点评,指出首场音乐会《古典与现代》,旨在正统的学院派和流行的无伴奏组合之间找到一个交融的契合点;而第二场《挑战视听》试图通过小水井合唱团“视”和“听”的失衡,激励我们“用心去歌唱”,摆脱技术的束缚,更好地完成对音乐的表达;第三场《未来之星》音乐会,为优秀的改编&创作作品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最后一场是杨鸿年教授的《全新演绎--合唱作品音乐会及专题论坛》,亦是本次艺术周安排的唯一大师课。为了将合唱艺术演绎得完美无缺,杨教授带领小队员们加班加点排练,甚至顾不上吃晚饭。歌声折射出他们的敬业精神,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融化为了灵魂,感人肺腑。这些音乐会想传递给大家的是:音乐是多元化的,希望我们在坚守专业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道路的同时,能够更广泛地思考音乐,更加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从而引导学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做更多的事情。
       最后,赵易山副教授还向大家透露,2009年5月份将如期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主题是“记录音乐,音乐记录”,届时将举办绘谱方面的比赛。
       为期5天的活动,自此圆满划上了句号。让我们期待明年的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