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快乐的复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森国际交流基金”捐赠仪式报道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7-05-30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4:33

 

 

 

       2007年5月25日上午9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本院阶梯教室举行了“王森国际交流基金”捐赠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周海宏、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王森当年的老师尹鸿书、袁静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长邢维凯、院办副主任刘红柱,以及捐赠者本人王森。捐赠仪式由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主持。
       根据王森先生的意愿,基金总额为500万,用于资助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参观、访问和学习,达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目的。
       首先,中央音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和王次炤院长对王森先生表示感谢和敬意。她认为王森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对母校存有如此深厚的情感是对学院的肯定,而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的支持也体现了大爱的精神。以前音乐学系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较少,而这个基金的成立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音乐学系的整体水平。同时这也是对学院的鞭策,学院将尽一切努力把音乐学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

       随后,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宣读了感谢信,全文如下:
       “在国外读书期间,我常常羡慕国外大学有许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基金会,梦想着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学中也能有这样的基金。仅仅数年,此时此刻,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实现了这个愿望。似乎在做梦,却又实实在在的真实。
       王森,1984年入音乐学系。在学期间即显示出了在音乐学方面非凡的天分,是当时能够在学习期间出国开学术会议的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出国经商后,靠着父母所给与的敏锐,以及母系所给与的严谨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使他在商界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除了父母之外,母系是他一直忘不了的牵挂。能为母系做些事情成为了他人生的愿望。所以,我们有了今天的活动。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全体师生无不感到无比地自豪和骄傲,因为,从今往后,音乐学系的学生们有了了解世界和走向世界的机会,音乐学系在自身发展历史的第二个五十年的开始便创造出了能够继续引领全国音乐学未来五十年发展的基础,而这基础的建设这就是王森。
       近来,经常有人对我说:音乐学系现在富了!我听了很高兴,也很自豪。我说:是的,音乐学系富了。但是音乐学系的富有不是因为有了钱,而是因为有了王森这样的系友。
谢谢你,王森!”


       接着活动的主角王森发表讲话,表达了他激动和感恩的心情。他回忆到,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是他人生的最大转折点,有幸遇到了于润洋、尹鸿书、袁静芳、周青青等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教学中的智慧、宽容和认真至今难忘,并受益终身。另外,在校学习期间和同学们形成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至今都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因此,王森认为在他心中中央音乐学院是神圣的学习盛殿,更是他灵魂寄存之所在,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基金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充分地享受和体会在学校的愉快生活,更希望20年后,同学们能够以同样的心情和感受为音乐学系做自己的贡献,并传递这种幸福。
       之后,王森当年的主课老师尹鸿书先生发表讲话,认为此基金能够帮助音乐学系的学生更好的成长,并对音乐学系学科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希望此基金能够得到好好的管理,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另外,尹先生回忆到王森在本科期间便参加国际研讨会并报送为研究生,后又出国学习,与之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的品性相关。而经商之后,虽然从事不同的行业,但在有所成就时仍没忘记音乐学的建设。因此,他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音乐学作着同样的贡献。
       最后,王森的同窗好友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发表讲话。回忆了当年“恰逢少年同窗时”的愉快经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并在传统音乐的民歌研究中合作,用计算机的方式探求民歌研究中的客观指标,并合著论文参加了在英国曼凯斯特大学举行的国际民族音乐学年会,其过程中,敢于冒险和闯荡的精神使他们得到几个机构的帮助,并在难得的国外经历中,铸就了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也奠定了闯荡世界的勇气。因此,王森创立此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复制当年的快乐,并希望在座的学生能把这份快乐复制给后来人。在周海宏副院长的讲话过程中,不仅回忆了当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并透露出当时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周院长希望复制给当代学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