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团太行山革命老区行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5-07-17 11:27: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27:38

  

  为了以实际行动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0周年,对青年教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院党委组织青年教师于2015年7月9日——12日赴河南安阳太行山区进行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实践团分别在林州市、石板岩乡、安阳师范学院举行了三场慰问老区人民群众的音乐会,同时来到革命老区太行山地区的红旗渠、石板岩乡,学习红旗渠精神与扁担精神,与安阳师范学院的师生进行艺术交流。

  

  红旗渠畔奏雅音

  

  7月9日早晨6点整,院党委苗建华副书记带队,各系青年教师石海彬、孙媛媛、杨雪、王磊、刘霄、张佳佳、王玉珏与优秀学生李胜男、许笑男,以及党委机关干部赵晓岩、刘燕青、齐雅娜、张嫄、许瑞一行共15人,赶到北京西客站集合,党委宣传部部长潘国强则已于前一日赶到安阳打前站,做好演出、调研的准备工作。在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和1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之后,实践团队到达林州市(原林县),稍事休息后,演出的师生不顾旅途疲倦,赶到林州市新落成的红旗渠演播厅走台、试音。林州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演播厅与音乐厅音响效果相差甚远,林州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尽全力配合演奏家们反复调试灯光音响,尽量求得能接近音乐厅的效果。

  在林州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文广新局等单位支持下,当晚7点半,音乐会正式开始。演奏家们精心准备了中外的经典曲目。音乐会依次上演了石海彬副教授的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民间乐曲,任同祥演奏谱)和《黄土情》(周东朝曲),刘霄副教授的小提琴独奏《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和《查尔达斯》,王玉珏老师的扬琴独奏《龙船》,孙媛媛副教授的女声独唱《塞维利亚老城墙边》(歌剧《卡门》选段,比才曲)和《我爱您中国》(郑秋枫曲,瞿琮词),杨雪副教授的二胡独奏《红旗渠水绕太行》(闵慧芬、沈利群编曲)和《赛马》(黄海怀曲,沈利群改编),王磊副教授的笙独奏《晋调》(阎海登曲),李胜男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王惠然曲)和《十面埋伏》(李廷松传谱)、许笑男的手风琴独奏《红旗渠随想曲》(高潮曲,许笑男改编)、《自由探戈随想曲》,张佳佳老师的钢琴独奏《黄河》(第二乐章)、《阿根廷舞曲》。这些曲目以传统的中国经典名曲为主,同时也不乏经典国外名曲,其中还有许笑男同学专为此次社会艺术实践创作的巴扬独奏《红旗渠随想曲》。16首曲目风格各异,有洋溢着自然气息的《百鸟朝凤》,也有热耳酸心的《黄土情》,清新而趣味盎然的《龙船》,华丽炫技的《查尔达斯》《红旗渠随想曲》,优美深情的《我爱你中国》《梁祝协奏曲》,充满太行山地区乡土韵味的《红旗渠水绕太行》《晋调》,金戈铁马的《十面埋伏》,宏伟庄严的《黄河》。这些曲目集中在一起展示,综合展现了我院青年教师高超的艺术修养,与他们大气的台风相得益彰,受到老区人民的由衷喜爱,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反响。

  当晚听众中,除了林州市公安干警外,很多群众听说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家来演出,300多人的演播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演播厅的过道和两侧的门廊都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实际上从当天下午已经有获得消息的热情的粉丝赶来一睹顶级音乐家的风采。他们热情而又认真投入地欣赏演奏家的表演,音乐会现场的氛围既热情激动而又秩序井然。在现场阵阵掌声的邀请下,演奏家们最后即兴合奏《花好月圆》。热情的粉丝将演奏家们围起来合影、签名、求教。安阳的第一场慰问演出首战告捷。

  

  

     
     
     

  

  

  

  太行山下(大篷车上)弦歌畅

  

  演出的第二站是藏在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林州市石板岩镇,2014年才撤乡改镇。作为一个近些年才甩掉贫困帽子,走上靠绿色经济致富的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小乡镇,没有什么像样的演出场所。演出放在了石板岩乡大桥畔的一个小广场上,抬头两侧是巍巍太行山峰,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王相岩高峰。而舞台被告知是一辆“大篷车”——箱式货车,本地干部戏称是他们的 “变形金刚”。平时乡镇文化系统的艺术家们就是在那样一个流动舞台上把真善美带到各个村落,带到千家万户。而演奏家们听说要在那样的舞台上演奏,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7月10日晚饭之后来到演出目的地——王相岩下的小广场,这里已经是夜色苍茫,霓虹璀璨。一辆隐约是白色的箱式大货车就停在广场河畔,车厢落下两侧的车厢板,车厢顶打开一排灯光,扯起的横幅“中央音乐学院莅临石板岩慰问演出”在夜风中微微飘动。由于没有换衣间,演奏家们已经提前在宾馆里换好了演出服,露天在车后、或者中巴车厢里调音、活动手指。早就赶到的大爷、大娘、小姑娘、小朋友好奇地围拢过来瞧热闹。

   

  演出20:30正式开始。来观看的观众或坐或站挤满了广场,有坐着轮椅或者拄着拐棍的老年人,领着才会走路的小孙子的老奶奶,还有抱着孩子的母亲, 正当壮年辛勤劳作的朴实山民……。为了适应广场文艺演出的条件和氛围,演奏家们调整了个别曲目,如孙媛媛老师演唱了通俗歌曲《你的眼神》,刘霄老师加演了《庆丰收》。孙媛媛老师的主持风趣而大方,使得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这些经常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甚至国际顶级音乐厅演出的一流演奏家们,第一次站在这样简陋而又奇妙的乡村大篷车上为山里的老乡演出,也是抑制不住兴奋,演奏演唱发挥出了超常的状态。异彩纷呈的音乐和投入的表演深深感染了老乡们,优美的乐声穿透深深的夜色,回荡在群山之中。有个年轻的妈妈说:“这么高水平高级别的音乐会,真想不到来我们这里演出,太兴奋了,回去怎么睡得着觉呢?”当地干部说“中央音乐学院这么高大上的学校来我们这里举办音乐会,这是第一次”。

  演出结束后,很多老乡不肯散去。演奏家们了解到,有不少观众是从林州市跟过来再次聆听音乐会的,很多人则是从其他乡赶来观看演出,之后还要顶着夜色骑着摩托或开着农用车走很长的山路回家,深受感动,与他们合影,为他们签名留念。永远难忘,这场太行山大峡谷中大篷车上的音乐会。

  

     
     
     

  

   

  

   

  

  

  安阳师院酬知音

  

  演出的第三站是安阳师范学院。安阳是一所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极其厚重,音乐方面人才辈出,我院的不少老师同学都是从安阳走出来,走上了国际乐坛。我校著名校友、刚刚去世不久的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便是安阳人。因此中央音乐学院在安阳有着众多知音。

  11日下午16:00音乐会开始,暑假还未回家的各个院系大学生,当地音乐爱好者挤满了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厅,过道里都坐满了人。安阳师范学院的校领导、安阳师院音乐学院的领导、老师出席了音乐会,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

  音乐会后,我院党委副书记苗建华等领导与安阳师范学院的领导进行了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她说中央音乐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真诚欢迎安阳师范学院的老师到中央音乐学院参加学术活动。安阳师院副校长杨新新教授介绍了安阳师范学院的基本情况,对于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能来到安阳演出,表示由衷的感动、感谢、感恩。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老师与石海彬、杨雪、刘霄、孙媛媛等老师进行了短暂的学术交流,他们希望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以后能再来、常来安阳师范学院举办专场的音乐会。刘霄、孙媛媛、张佳佳三位老师从台上下来顾不上休息,挤出时间为当地的小琴童和安阳师范学院的专业学生上课,他们一方面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音乐理念及方法上的不足,同时对学生的音乐天赋赞赏有加,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艺术目标。

  

     

  

  

   

  

  

  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

  

  四天艺术实践演出的同时,还安排教师们参加了丰富的社会实践与调研。基本上是上午去基层调研,下午或者晚上演出。虽然行程很紧很累,但是大家精神都很高昂。尤其是10日上午,初见红旗渠水利工程后,大家都被这个伟大的工程震撼了。  

  大家了解到,红旗渠工程自1960年动工,1969年7月竣工。全县动员,10年不间断的施工,原林县农民使用原始的工具凿穿多种坚硬岩石构成的太行山,最终建立起来一套复杂的总长2488公里的引漳入林输水系统。看过纪录片,亲自到实地考察一番,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为了修建这个极其复杂艰险浩大的生命工程、幸福工程,81位干部和群众牺牲在悬崖峭壁上,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这是一个人定胜天的完美案例。这里的人定胜天体现的不是对自然的破坏,而是使雄伟险峻的高山有了水的生气、灵气,赋予高山大地以生的能量。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人的力量,就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这些在现在看来似乎是老生常谈的口号,然而奇迹就是这样践行出来的,奇迹就是在这个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创造出来的。许笑男同学说,在看过《红旗渠》的记录片后深受感动,创作了《红旗渠随想曲》;然而站在这个工程上的那一刻,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触及心底的震撼!回校后,还要对这首作品进行细致全面的修订。

  看过了红旗渠后,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石板岩乡,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重走“为民路”。如果说红旗渠主要反映的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坚强斗志与创造的伟力;那么扁担精神则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这是一种信念的坚守。

  林州市石板岩乡地处太行山大峡谷中,全乡17个行政村,326个自然村2800户,分散在山顶、山腰和峭壁上,有4脑、8崭、28道深沟、44条险道之说。半个多世纪前,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几代干部职工用一副铁肩膀铁扁担,克服了极其艰难恶劣的自然条件,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铸造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供销合作社人的“扁担精神”。据介绍,70年来,就是那一双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其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0圈。这是何等的坚持!何等的坚韧!这个精神面对的是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一切都是人民群众再平凡不过的日常需求。随着岁月的更替,如今险阻难走的山路逐渐变成通途,它不像红旗渠那样留下可供人瞻仰的宏大工程,似乎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然而人民群众不会忘记几代供销人的无私奉献。扁担精神成为林州地区除了红旗渠精神的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影响着这里的人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考察、学习。“扁担精神纪念馆”已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传统教育基地”,被河南省纪委授予“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被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授予“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廉政教育基地”。

  

   

  

  此次参加双实践活动的每个人都深受触动,收获颇多。送音乐下乡,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送去的是美;而考察学习,了解事业如何开创,获得的是精神的洗礼。我们明悟,红旗渠精神蕴含着无畏的创新的力量,扁担精神意味着对信念的坚守,任何一个事业的开创守成皆是如此。我院的校训——求实、进取、勤奋、团结也包涵着这种精神。青年教师面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攀登艺术高峰,更离不开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