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采和民族音乐新生力量的实力,让世界了解、认识和感受中国精美的民族音乐,推动世界民族音乐的交流和发展,应“南非康塔塔2014——开普敦国际合唱与乐队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我校由党委书记郭淑兰同志带队,携学校民族管弦乐团73人于2014年3月27日至4月3日期间赴南非参加音乐节演出活动以及中国文化部“中非文化聚焦”系列活动。民族管弦乐团由民乐系师生组成,民乐系主任于红梅担任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林涛执棒,汇聚了民乐系打击乐演奏家王建华教授、阮演奏家徐阳教授、笛子演奏家袁非凡副教授、古筝演奏家吉炜副教授、乐队首席板胡演奏家胡瑜、琵琶演奏家兰维薇、扬琴演奏家王瑟、二胡演奏家杨雪、三弦演奏家张柳萌、笙演奏家王磊、大提琴演奏家王崇武等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期间,在斯泰伦博斯大学音乐厅和开普敦大学音乐厅分别举行了中国民族音乐专场和民乐室内乐两场音乐会,并与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孔子学院、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座谈交流。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享有“彩虹之国”的美誉,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作为立法首都的开普敦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桌山与好望角而闻名于世,拥有南非最古老和著名的三所大学。师生们经过近30个小时的奔波,于当地时间3月28日晚上抵达向往已久的开普敦。郭淑兰书记、于红梅教授、陶倩副主任不顾旅途的辛劳,当晚9点在下榻的酒店与音乐节执行总监Peter Vetro先生和Eva Vetro女士亲切会见,他们代表音乐节组委会对我校民族管弦乐团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并预祝演出成功,正是因为2013年Eva Vetro女士在东欧亲眼目睹了民乐团的风采,当即就发出了邀请,从而促成了这次南非巡演。郭书记也代表学校对音乐节的盛情邀请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这次演出为双方的合作开启良好的开端,并能够保持长期的交流与合作。
3月30日上午9点,乐团师生们乘车前往斯泰伦博斯大学,该大学是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南非著名大学,始建于1866年,是南非最古老大学之一。坐落在桌山脚下的南非第二大古镇斯泰伦博斯镇距离开普敦市中心55公里。11点抵达目的地后,师生们兵分两路,学生们前往音乐厅布置舞台和调试乐器,老师们与斯泰伦博斯大学孔子学院代表交流座谈。郭书记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特别提到了我校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于2012年共同建立了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斯泰伦博斯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Robert Kotzè先生和谢作栩教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斯泰伦博斯大学以及孔子学院的基本情况。该校设有以研究中国为主的“中国研究中心”和以中文教学为主的“现代外语系中文部”。斯泰伦博斯大学是南非第一所把汉语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进行正规汉语面授的高校。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希望与我校音乐孔子学院建立联系,每年能够派遣优秀的民乐教授来此演出和讲学。座谈后,老师们还参观了学生活动中心以及风景如画的美丽校园。
首场演出中国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于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在斯泰伦博斯大学安德乐音乐厅拉开帷幕。该音乐厅在开普敦是最专业的音乐厅,可以容纳500人。演出开始前一小时观众就迫不及待地等候在门口,演员们则忙碌地穿梭于舞台和后台之间,指挥林涛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根据现场条件,不断地与大家进行沟通。下午4:30演出正式开始,中国驻开普敦总领事梁梳根夫妇、副领事以及领馆全体人员出席了音乐会。首先,音乐节执行总监Peter Vetro先生和梁梳根总领事致开幕辞,欢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应邀参加开普敦国际合唱与乐队音乐节。梁梳根总领事说:“语言有差异、音乐无国界,民族管弦乐团此访为南非人民带来了中国人民深厚友谊,展现了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此次演出将为听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有助于当地民众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开普敦总领馆对本场演出也进行了报道。
本场音乐会既有中国传统曲目,也有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彰显着中国民族音乐坚持走传承创新之路。音乐会上半场是室内乐的演出形式,这有利于观众对中国民族乐器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首先上场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金磬吹打”乐团,由民乐系优秀管乐、打击乐学生组成,曾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银奖,一首慷慨激昂的传统乐曲《将军令》立即将现场气氛调动起来,当演员们随着乐曲的高潮起立演奏至结束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阵阵喝彩声。当“圣风”组合身着飘逸长裙出场让观众眼前一亮,与有着阳刚气质的“金磬吹打”乐团形成鲜明的对比,“圣风”组合是2012年在于红梅教授的策划和组织下创建的第一个以民族弓弦乐器为主的室内乐组合,由民乐系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他们深情演绎了《悲歌》(徐之彤作曲)以及为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传统民乐组合创作的代表作《圣风》(常平作曲),乐队高超的音乐、技术控制能力和高难度的配合让观众惊叹不已。弹拨乐团一曲山西民歌《走西口》(鲍元恺编曲)引起在场华人观众的共鸣,饱含依依不舍离别之情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海外华人的内心深处。由曹文工改编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弹拨乐重奏版《春天》曲调欢快、旋律奔放,突出强调了弹拨乐点与线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展示技术速度的魅力。弹拨乐团由琵琶演奏家章红艳教授创立于2003年,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组成。当有着大师风采和精湛技艺的民乐系教师集体亮相时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他们演奏的《咏南》(朱毅作曲)以江南丝竹的传统手法,精致的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江南美景,该曲曾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乐比赛作品一等奖。下半场音乐会是乐队作品,由林涛指挥民族管弦乐团。古曲《春江花月夜》(王甫建改编)拉开了下半场的序幕,耳熟能详的旋律展现了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接下来的两首作品有着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西北组曲》(谭盾作曲)第一、二乐章曲调时而高亢时而欢快,人声与乐队的融合相得益彰,观众对中国西部音乐文化又多了些许感受。选取佤族及其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阿佤山》(郭文景作曲)带领人们走向一幅云南远古的画面。有着多元文化特点的《丝绸之路》(姜莹作曲)体现了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多种世界音乐元素,旋律极具西域音乐多元的调式特征。观众们跟随着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领略到了中国音乐饕餮盛宴。王建华教授领奏的《龙腾虎跃》(李民雄作曲)再次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其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观众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情绪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鼓声不断飞扬,这也让现场观众对中国民族打击乐有了全新的认识。观众用最高敬意集体站立的形式对演奏家们的精彩演出致以雷鸣般的掌声,演奏家们多次上台谢幕,此时音乐会已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指挥林涛兴致盎然地带领大家又加演了两首乐曲《良宵》和《花好月圆》,观众们直到出席音乐会的领导上台与演奏家们合影留念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音乐会后,音乐节组委会专门为民乐团教师们准备了答谢酒会,开普敦总领事梁梳根夫妇、音乐节执行总监Peter Vetro先生、斯泰伦博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等纷纷举杯向郭书记一行表示祝贺,对音乐家们的表演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这是在南非欣赏到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最高水准演出,并争相与演奏家们合影留念。
大家原以为观众席上会以黑皮肤的非洲朋友为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斯泰伦博斯镇是南非荷兰移民建立的小镇,为白人聚居区,还有当地很多华人音乐爱好者也前来观看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的到来,为斯泰伦博斯镇刮起了一阵中国风,不同肤色的观众带着对中国音乐的好奇和喜爱共同汇聚一地。由于音乐节组委会和斯泰伦博斯大学孔子学院为音乐会进行了大力宣传,当地居民遇到走在小镇上的师生们时,都重复着一句话“原来就是你们来这里演出中国民族音乐啊!”大家自豪的表情都书写在了笑颜中。
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郭淑兰书记说,“这次南非演出具有历史意义,开创了两个‘第一’,这是中国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第一次踏上南非这片神秘的国土,同时也是南非开普敦国际合唱与乐队音乐节第一次邀请乐队参加演出,同时让世界人民分享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文化。”
民乐团师生们的到来在开普敦大学又刮起了一阵“中国风”,当地时间3月31日下午2点在开普敦大学音乐厅举办了民乐室内乐音乐会。开普敦大学是南非最古老的大学,始建于1829年,是非洲大陆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国际排名第39位的著名大学。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和音乐厅位于下部校区,坐落在风景迷人的桌山脚下。该音乐厅(也叫贝科斯特剧场)是开普敦第二大的综合性表演剧场舞台。音乐会开始前,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院长Rebekka Sandmeier教授致开幕词,对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我校师生为开普敦大学的学生们带来如此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会。首先弹拨乐团引领观众欣赏了中国山西和罗马尼亚的不同地域音乐作品,一首是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一首是欢快灵动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春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演奏家们的娴熟技巧。之后朝气蓬勃的“金磬吹打”乐团为大家带来了传统乐曲《将军令》和《醉想》(李博作曲)。同学们帅气的表演、全情的投入博得开普敦大学学生们的阵阵喝彩。由兰维薇、吉炜两位教师联袂表演的琵琶、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音乐引人入胜,曲调优美宛如天籁之音,现场观众被她们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屏气凝神的细细品味着中国民乐的韵味,从掌声可以听出观众对古筝和琵琶的狂爱之情。最后“圣风”组合倾情演绎了《悲歌》和代表作《圣风》,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完美的配合再一次证明了他们不愧是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组合类总冠军和2013年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金奖得主。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集体起立为年轻演奏家们的精彩表演高声欢呼,双手竖大拇指表示祝贺,开普敦大学的学生们从未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中国民族室内乐演出,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敬佩和赞许之情。
音乐会之后,郭书记率领民族管弦乐团的教师们与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院长Rebekka Sandmeier教授、民族音乐学教授和非洲传统音乐教授进行了座谈与交流。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基本情况,就专业设置、教学规模、师资力量、学生来源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又称为南非音乐学院,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合唱团、爵士大乐队以及打击乐室内乐团等。教学分四个大系,即西方古典音乐系、爵士乐系、歌剧系、非洲传统音乐系。与中国高校不同的是,每个教学系都有自己的作曲、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等理论专业。学院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或者演唱,重视音乐表演的专业学习。座谈之后大家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开普敦大学音乐学院和非洲最大的世界民族乐器陈列馆。该乐器馆收藏有中国民族乐器笛子、三弦、笙,民乐系教师进行了现场讲解。
民乐团两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并首次开启了与南非两所大学的交流座谈,实现了王次炤院长临行前的嘱咐:“希望藉此访问演出活动向世界展示我校青年学子的风采,进一步加强我校与南非知名音乐机构、著名音乐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也充分体现了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艺术是中国高校的使命和担当。
音乐节组委会为我校赠送了具有南非特色的纪念品,并为民族管弦乐团成员颁发了音乐节证书。
民乐团南非之行是继2013年东欧巡演之后的第二次出访,这次将足迹留在了南非这片热土上,艺术总监于红梅教授倡议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绘制出一幅民乐团世界演出地图与中国演出地图,大家一致赞成并约定共同为此努力。
这次南非之行,让每一位成员都难以忘怀,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温馨感人的画面处处可见:男生主动担负起帮助女生搬乐器的重任;机场和酒店总是闪现着男士们搬运行李的身影;因为同伴生病而焦急地奔走于师生中间寻觅药物……大家在团队里的表现可圈可点。民乐系教师与这些可爱的90后们同台演出,为他们做出了优秀的榜样,老师们在舞台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的全情投入令学生们敬佩不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们在专业学习的道路和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愿中非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