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主办,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承办,我院刘育熙教授联袂旅美青年钢琴家陈佾螣于5月13、14、16、17四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所重点高等学府举办“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中国刘氏乐曲与世界名曲”,刘氏琴韵、飘香蓉城,给数千名蓉城学子带来了听觉的美的享受。同时出席音乐会的四川音乐学院著名教授与师生们对音乐会给予高度评价。
音乐会上演了刘天华的《良宵》、《悲歌》,刘半农名作《怀念祖国》(刘育熙根据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改编),刘北茂的《小花鼓》,刘育熙主创《北风吹》(选自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以及世界名曲《爱的问候》([英]埃尔加作曲)、电影主题曲《辛德勒名单》([美]威廉姆斯作曲)、《荒城之月》([日]泷廉太郎作曲,刘育熙编曲)、《A大调奏鸣曲》([法-比]弗朗克作曲),应观众热情要求加演了《新疆之春》《玛祖卡》《天鹅》。可以说音乐会集中了刘育熙先生的父辈——刘氏三杰的经典曲目,同时包括了他本人创编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及世界名曲。为蓉城学子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自1986年留法回国以来近30年,刘育熙教授先后举行了500余场"奉献"系列义演独奏音乐会,这不仅是对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家学渊源的传承与践行,也是对国家2005年以来提倡高雅音乐进校园精神的积极响应。
刘育熙教授的大伯刘半农是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主张平民文学,二伯父、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主张平民音乐(“我国近来最没长进的学问要算音乐了, 虽然现在也有人在那里学着西人弹琴唱歌, 大家都还只是贵族式的, 要说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 这真是一件万分渺远的事。”——刘天华语),刘育熙教授的父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民族音乐家刘北茂先生从小教育他“永远不要忘记,每个搞音乐的人,他主要的服务对象不是搞音乐的人,而是为广大的不搞音乐的人服务,也就是我们广大的老百姓。” 以民为本,这可算是刘氏家训,是刘育熙教授在古稀之年仍然以传统儒者“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雄健气魄,普及高雅音乐笃行不辍的原因,也是他对当代中国“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思想在音乐领域的践行。多年来,无论是偏僻的农村小学还是宏伟的三峡大坝,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台湾的中山纪念堂,从法国香榭丽舍剧院到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刘氏琴韵不仅奏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在远邦近邻中结识知音无数。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称赞“他这么大年纪,依然为了心中‘普及高雅音乐’的梦想,不停实践和活跃在舞台上的音乐人,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这点,真得很令人佩服!”其实这不仅在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在中国当代乐坛、世界乐坛,如此高龄还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奏家也不多见。
小提琴、钢琴这类对人体生理机能要求极高的乐器,需要演奏家保持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和极佳的身体素质,才能有稳定的演奏状态。通常高龄演奏家随着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下降,会逐渐淡出舞台。而刘育熙教授以75高龄仍然操琴不辍,活跃在音乐演奏第一线,以高超华丽的音乐技艺给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带来美的享受。四川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郑大昕、小提琴教授胡惟民等名师听完刘育熙教授音乐会均发表热情感言,给予高度评价。
刘育熙教授本次成都巡演获得圆满成功,不仅是由于他依然稳定而高超的技术发挥,更是刘氏乐曲中鲜明的民族性与他那儒雅洒脱的琴艺相得益彰,使得音乐会激起了广泛的反响。音乐会后,他收到了听众几百份激情洋溢的回馈信。成都军区总医院的陈蔺云政委听完音乐会后写道“余音绕梁恨时短,天籁良宵愿曲长”,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甘霖教授即兴赋诗《听育熙先生音乐会有感》“弓与弦的舞蹈,乐与心的和声,指尖上吟操出人生的悲歌,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壮哉,育熙先生,您怀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弦歌不辍……”
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写道“尊敬的刘老师,今天是我第一次听现场音乐会,果然与众不同”“每一段乐曲背后都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年代的反映,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听着刘育熙先生的小提琴独奏,思绪也穿梭回那些年代一样,耳听心也为之动,总之,听着那悠扬的小提琴,真实的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刘老师的音乐魅力将我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感谢学校让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去感受音乐的美妙。”“听了您的演奏很幸福,念念不忘,久久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