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5日晚19时30分,沈晓明教授电子管风琴教学汇报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如期举行。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直属学科展演系列音乐会之二,本场音乐会得到了教务处以及演出科的大力支持,教务处赵易山老师、学生处陈谊老师等诸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演出现场,欣赏并指导本场音乐会。
音乐会正式演奏前,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教学中心主任沈晓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外电子管风琴演奏与教学的发展情况,使听众全面地了解到这一乐器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演奏群体。音乐会的演奏者由应届毕业的五位本科生和05级硕士研究生组成。音乐会的前半部分是由五位本科生演奏的五首经典的改编作品和创作作品,这些作品都选自由沈晓明教授制定的《电子管风琴教学系统》,表现出本教学系统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并与国际接轨。从曲目的风格上来看,主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典作品,众所周知,这一时期的作品比古典、浪漫时期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演奏者的民族性和个性,无论从创作技法、音响表现手法还是键盘技术上看,都更加艰深复杂。《威风堂堂》中的精神抖擞的节奏和宽广深沉的旋律;《丑角的晨歌》中具有浓厚西班牙音乐风情的色彩和丰富多变的音乐语言;《风与海的对话》中典型印象派的朦胧音响和交响素描独特的画面感;《魔法师的弟子》中充满奇幻魅力的童趣和天真诙谐的卡通形象;《剧的情景》中大气恢宏的场面和凄美深邃的情感,都体现出演奏者本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激情的表现。
音乐会的第二部分是硕士研究生的演奏。沈媛同学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及对不同音乐文化的敏锐把握,为大家演绎了三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巴洛克时期音乐巨匠巴赫的经典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到近现代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选段,再到由演奏者本人创作的交响诗《白桦》,让观众体会到管风琴宗教音乐的神圣与高雅;感受到20世纪音乐的狂野与奔放;聆听到作曲者纯净而美好的内心世界。正如沈晓明教授所说,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管风琴教学演奏体系,是把我们的电子管风琴音乐推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整场音乐会从始至终都是“爆满”,几乎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挤”满了观众。场内观众其中不乏许多琴童,他们也被这种震撼人心的、充满色彩的音响所感染。音乐会最后,在观众热情的掌声推动下,沈媛同学又返场为观众深情的演奏了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经典的旋律催人泪下,打动者每个听者的心,音乐会在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结束。音乐会后,各位领导以及指导老师登台与全体演奏者合影留念。
纵观整场音乐会,无论是演奏者的演奏状态,还是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与表现,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电子管风琴独特的双脚演奏技术,被演奏者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手又多快,脚有多快”。当然,音乐会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演奏者对音乐中强力度的爆发控制较好,使听者与演奏者产生共振,但是在音乐较弱力度之处的细腻变化上,还应有更多更完美的控制与发挥。其次,在片断速度及力度处理上,还可以在逻辑性和想象力等音响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期待着这些年轻的演奏者在艺术造诣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犹如春天里的蝴蝶破茧而出,从学生时代走向更广阔的演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