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借陈酿三百年的青春感受复调音乐的魅力                ——听乐队学院"巴赫之日"主题音乐会感略

发布日期:2006-05-2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5:42

  1721年的五月,复调大师巴赫将自己耗时两年写下的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呈献给克里斯坦·路德维希侯爵,一部杰作从此代代相传。二百八十余年之后的2006年5月21日,EOS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在学院演奏厅举行盛大的"巴赫之日"(A Day of Bach)音乐会,为大家献上了包括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钢琴"帕蒂塔"组曲和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提琴版)在内的一场巴洛克盛宴,让我们再一次深深领略到巴赫作品中无限的魅力。
  我们班同学对这场音乐会有着与众不同的期待,不只是为了欣赏,更是为了学习。因为再有一段时间,我们作曲系三年级同学就将修毕复调课,眼下正在创作着各种类型的赋格曲。龚老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要"在音乐中学习音乐",她说现场聆听巴赫是一次独特的"听课+享受 ",在几小时中感受巴赫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音乐,多种多样的对位技术和体现复调音乐最高形式的各种结构的赋格会让我们感叹大师构思严谨的逻辑思维, 这次音乐会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那些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天籁般的音乐定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音乐会的组织形式别出心裁,共分三场,从下午2点开始至晚上10点半结束,有着马拉松式的规模。期间演奏厅外为观众提供了一些饮料和食品,使大家在欣赏音乐的间隙不仅能轻松愉快地互相交流各自的听乐新得,还可以为接下来的一场"补充给养"。
  第一场是由盛原老师携其学生一起为大家奉上的六首钢琴"帕蒂塔"组曲。六套"帕蒂塔"是巴赫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其间包含蓄许多对传统模式大胆而新颖的突破。如巴赫在创作手法上减少了复杂的声部交叉,运用较为透明的二声部织体;但又往往是单旋律线条内含二至三个声部,同时成功地把复杂的对位织体蕴藏在音阶和琶音走句中,造成耳目一新的效果。担任前五首演奏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在本科一年级就读,最小的才刚刚念高一,但是他们演奏时专注的神情已经深深传达出自己对于所弹作品的崇敬之情,正是带着这种崇敬,他们努力为现场观众表达着自己心中的巴赫。其间的失误在所难免,但我仍惊叹于他们对于巴赫的那种超越自我年龄的深刻理解。当盛原老师登台为大家演奏完最后一首"帕蒂塔",全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一个小时之后,现就读于管弦系三年级的李博同学为大家献上了精心准备的中提琴版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套曲目也正是由他在2004年成功首演于中国。我一直认为,独奏弦乐器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尤其是当用来演奏巴赫作品的时候,就是听上一天也不会令人厌倦。这六首大提琴组曲的曲式结构及其构成形式非常统一,然而每一首的写作又都十分灵活,对每种舞曲的表现力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挖掘,堪称经典中之精品。一个半小时的演奏过程中,现场除了回转在演奏厅中的琴声,就只剩下了观众小心翼翼的呼吸,所有人都在那么仔细地聆听,当最后一弓落下,李博已是挥汗如雨,场下的观众为他精彩的音乐表现和娴熟的技巧喝彩。
  晚上八点,这次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作品--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在大家期待的掌声里隆重登场,这是一套为不同乐器组合而作的六首协奏曲。由何荣老师担任指挥的这支乐队,年轻而充满活力,这是在国内第一次由学生担任主力演奏全部的《布兰登堡协奏曲》,是一次大胆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尝试。华丽的音色、细腻的声部对比和精巧的音乐处理无不体现出一个职业乐团的素质。每部协奏曲都有不同的主奏乐器,而贯穿始终的古钢琴音色有让时光倒流的感觉。最先演奏的第四、五、六首协奏曲更让我喜欢,尤其是弦乐队温暖的音质显现出了同学们训练有素的风貌。也许大家还没有巴洛克作品资深的演出经验,但却有着无限的朝气与热情,将巴洛克的华美以及这套协奏曲特有的舞蹈般的欢娱气氛深深带入观众的内心。当音乐会最后在鲜花与掌声中结束,观众仍久久不远离去。为巴赫,更为这难得的演出。
  三百年前伟大作品的魅力并没有因为时光的冲刷而有丝毫褪色,相反,在乐队学院年轻的演奏家手中,它们被赋予着更加新鲜的生命。成立仅仅几个月的EOS乐团的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我和大家一起陶醉着巴赫神圣而伟大的音乐,也陶醉着陈酿的青春。时隔一天,我仍然沉浸在"巴赫之日"令人兴奋的盛况之中。感谢大师,也感谢艺术总监胡咏言先生带领的乐队学院为我们准备的盛宴,有理由相信年轻的EOS乐团将会不断为我们创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