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兰、格什温、伯恩斯坦……,毫无疑问这是一群美国当代的代表性音乐家;《阿巴拉契亚的春天》、《蓝色狂想曲》……,毋庸置疑这是一批美国当代的标志性音乐作品。如果把他们、它们汇聚起来以飨众耳,那将是一种何样的场面与感受?2006年7月7日晚,EOS乐队学院在一番精心运筹之后,为我们奉献了一台纯正、纯熟的“美国之声”音乐会!
音乐会于8点开场,这是乐队学院的惯例,但7点半左右音乐厅门口便已有众人相拥。由于前不久刚刚加入乐队学院E-club的会员可在现场免费取票,没有加入E-club的人又急切等待,使得设于音乐厅旁侧的取票处格外火热,为即将到来的音乐会事先做了个热身运动。
之所以说音乐会纯正,是因为此次的演奏曲目全部出自美国音乐家之手,从科普兰的《单簧管协奏曲》、《阿巴拉契亚的春天》到格什温的《蓝狂》,从伯恩斯坦的《小夜曲》到Michael Canbell的大管二重奏,让人们充分领略了具有强大包容力的美国音乐,是如何将民歌、爵士乐与现代作曲技法融汇成本国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此外,德沃夏克虽非美国人,但作为与美国有着不解之缘的作曲家,也有一首木管八重奏《小夜曲》入选。
之所以说音乐会纯熟,是由于大到乐队整体的技术功底与音乐素养、小到独奏演员的精湛技巧,都显示出乐队学院正在日趋成熟。民歌的纯朴、爵士乐的诙谐、现代技法的乖张,乐队均演奏得游刃有余。几位特邀嘉宾的独奏或指挥更是为演出锦上添花。我院单簧管教师袁源在《单簧管协奏曲》中以优美的音色、饱满的激情震撼了观众心房;指挥系学生焦阳以指挥、钢琴双重身份导演了信步神游的《蓝色狂想曲》,让观众们着实疯狂了一把;乐队学员高嘉思、程高远的大管二重奏、宋晓晨在伯恩斯坦《小夜曲》的小提琴独奏,更是以娴熟的技巧与狂热的表演明示了“后生可畏”四字的含义。
说到嘉宾与学员的独奏,这可以说是乐队学院的一大特色:不断邀请嘉宾参演,不断力捧新人,为每一位队员都提供单独展示的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是莫大的幸事。高参、李大猷、刘倩、宋晓晨、高嘉思、程高远……,我们已在学院的系列演出中认识了一位又一位后起之秀,看到了艺术总监胡咏言先生正在实践着的办学宗旨——为乐队培养人才!
长达近3个小时的音乐会让我们徜徉在美国的乐海中,虽然音乐会散时已近深夜,但人们仍然为演员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后离去,耳畔仍回响着来自美国的音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