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19点30分,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国际音乐周的第二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朱亦兵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演奏。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朱亦兵是一位优秀教授及演奏家。他1986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大提琴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以及评委特别奖,成为中国大提琴界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得奖的第一人。1987年以第一奖成绩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这欧洲最高音乐学府获得此荣誉学位的第一人。二十年来朱亦兵有着丰富的独奏及重奏经验,以及近十年来进行的大量指挥活动,包括一系列德国甲级交响乐团。
上半场的曲子是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小提琴由谭力玮,中提琴由何荣担任演奏。这首协奏曲是莫扎特最为美妙、最为伟大的作品之一。莫扎特所奠立的古典协奏曲,是三乐章套曲的范型。在乐曲的开始,主题由乐队奏出,比较紧凑、压缩,近似于前奏。音乐的力量也没有作大的发展。随后,小提琴与中提琴加入进来,对乐章的基本主题予以揭示,慢慢的引领音乐的发展,同时两者的旋律不停得互相模仿、回应,好像在嬉戏一般,宛如莫扎特那乐观、幽默的性格。同时,在朱亦兵教授的指挥下,乐队的表现力极其丰富,完美了给予小提琴和中提琴表演的空间,使两者能够尽情发挥;而谭力玮和何荣的表演也极为优美,准确诠释了莫扎特的协奏曲。
下半场表演的是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含情脉脉,抒情而又略带伤感。乐曲以极快的快板速度开始,在中提琴激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上,小提琴演奏一个悸动的正主题。休止后,优雅的第二主题用大调穿过乐队蜿蜒而下,整个乐章由这两个主题生化而出。展开段开始时,和声转入遥远而格格不入的调性,正主题先发展成旋律模进,然后进入对位风格。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旋律充满激情,让人觉得热情洋溢。而第二主题则让人觉得忧郁和悲伤。第二乐章能够感觉出来追求洛可可式的装饰,这个慢乐章中有一个不安的一直在搏动的因素。随后的小步舞曲,节奏感很强,中间部分有一个小小的三声中段,充满明媚的阳光。最后一个乐章回复到与第一乐章相同的速度,其主题多少有些悲剧意味。
总的说来,这场演出的水准很高,尤其是下半场的曲子,其强弱对比的程度、音乐的表现方式、主题的处理方式等都与以往不同,给予观众崭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