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尽全力“剥夺”学生勤奋刻苦的时间 尽可能“强迫”学生运用灵感和直觉 ——莫扎特音乐周总策划朱亦兵如是说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6-04-07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5:48

         莫扎特音乐周即将于4月8日开幕,所有演出人员也即将结束他们的最后一组排练。此次音乐周从4月8日到4月14日,将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山音乐堂以及拉菲特城堡举行七场音乐会,其中包括:《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唐璜》、《狄朵的仁慈》、《女人心》五部歌剧中的独唱、二重唱、三重唱、 五重唱;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的经文歌《欢乐颂》(K165中国首演)、音乐会咏叹调《以玉手为誓》为男低音及低音提琴领奏而作(KV612中国首演); C大调第十九弦乐四重奏(不谐和四重奏K465)、降E大调圆号与弦乐五重奏( K407);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488)、;  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K417)、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K447);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中国首演);《狄朵的仁慈》序曲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K551)、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K550)。这10首歌剧唱段、2首声乐作品、11首器乐作品的排练工作全部由我院大提琴教授朱亦兵负责,他不仅是这次音乐周的总策划人,还担任乐队指挥。
         朱亦兵的匆匆步履中渗透着他“效率至上”的做事原则。所有作品总共安排十个排练课,每周两次。截止4月6日,还剩下所有的声乐作品和两个交响曲未排,这些内容将在4月8日的最后一个排练中完成,以这个比例来看,他排练的工作量是每次2至3个曲目,而大部分曲目又都是三个乐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排练时间几乎仅仅是把曲目“过一遍”的时间而已。怎样在“过一遍”的过程中把莫扎特音乐的精华呈现给听众?朱亦兵风趣而认真地说:“尽全力‘剥夺’学生勤奋刻苦的时间;尽可能‘强迫’学生运用灵感和直觉!”去看朱亦兵排练,会感到指挥台上那精干矫健的身影与激情满怀的语言相映成趣:
         有的话语感性十足,“你们离得这么近,拉一样的东西,要象好的照相机一样把好的东西一下子照清楚,跟着乐队首席的手指头走”、“流动的音乐是一种感觉到自己不重要的感觉”、“要张扬,否则不是演奏家”;“这里所有的美都是有弧度的,就是这样”!
         有的则生动活泼,“太散,收不住,要减肥”、 “手指要象恶魔咬人一样果断,心灵要象天使待人一样善良”、“我们不能有一刹那不用我们的脑子,观众正在睡觉,醒来正好听见拉得很差的那一句”;
         有的又近乎科学,“每个人不要跟乐队的声音,要跟着我的指挥棒,因为声速的传播要比眼睛直观的速度慢,这样无法达到整齐化一,这种敏感不能完全依靠耳朵,一定要视觉合作”、“声音不够集中,要再压缩一些,尽量利用自己的能量,要象喷水器一样先有一个压力,绝不是往外泼水”;
         更多的却充满哲理,“我们的能量就这样发出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这叫浪费,我们能够克制住自己能量的自豪感就在直接体现在音乐里”、“‘非常随便地演奏’是一种对能量克制的高级表现,而不是任意溜过去”、 “音乐的美,容不得人有一丝一毫自主的自由,但这不是一种束缚和屈服,而是一种融洽的美感,在一刹那只有自己的感觉、没有结构的概念是不可以的,这里的节奏和结构是非常美妙的,千万不要涤荡掉音乐真正的美妙!”
         ……
         点滴间流露出他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演奏的解读,言词里渗透着他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情操!这也是他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心灵夙愿。正如他说:“艺术家一定要具有热情的心,冷静的脑子,缺一不可。只有‘火热’是疯子,只有‘冷静’是数学家。这种技巧是没有一种科学可以解释的,有的时候音乐是比数学还苛刻的一种学识,容不得你有一点自由意识!”一个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也同样会具有热情和冷静两种素质。
         在听他启发学生提高试奏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对目前的艺术教育现状甚为担忧,“艺术家没有勤奋不可能成功,但勤奋一定要建立在灵感的基础上,而灵感又不是通过是勤奋得来的,谁先谁后要理清楚,有了灵感是否勤奋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但是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勤奋和刻苦是一种浪费生命时光的一种最愚蠢的表现。当我们识谱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演奏的时候,千万不要谦虚腼腆,一定要马上就产生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好玩”的状态,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如果我觉得不好玩,我真的就不干这行了,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这么想。每个人要觉得这一行真正好玩,千万不要去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并且一定要使它很好玩,我们觉得它好玩,别人才觉得艺术家有光彩,我们就是要有这么一种特别单纯的心理,这种单纯心理需要培养,不要根深蒂固地觉得这一段我没练,这个音我不会,怎么办?不,它只是很好玩,好玩的东西不是勤奋刻苦以后才好玩,而是一开始就很好玩!”
         果真,在排练“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K417)第二乐章”时,比利时圆号演奏家尼科?德?马赫奇说:“非常钦佩你们,我们演奏得一定要象游戏,游戏就是玩,这就是莫扎特!”朱亦兵反而又补充说,“玩也一定认真地玩!”在排练《欢乐颂》(K165中国首演)时,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说:“没想到在中国还能听到如此的莫扎特的声音!”小提琴首席刘宵说:“真的,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排练一次就搞定!”
         为什么要用这样仅仅十个排练,来完成这样大的演出任务,而不是用两个月的时间封闭排练?朱亦兵说:“因为我觉得演出是我们教学中最正常的一个部分,不是为了演出就不上课不搞教学了,它们是一体的。中央音乐学院是一个3000人的大艺术院校,交响乐和大协奏曲就是为我们这样的学校‘服务’的,没有一个学校能有我们学校这样的规模和条件,他们可能需要排练很长时间,根本‘排不起’。我们的结果不是象耍杂技那样,一个盘子掉下来全盘皆输,我们可能要出错或者不完美,其实我们要的是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大家习惯以后,就会在考试、比赛以及各种活动中互相帮助,这是一种社会需要,更是使艺术完美化的需要。说它是教学最正常的一部分,这种理念也只能以我们这种形式来实现,通过大家的努力来证明我们是真正智慧的。这么多曲目,可能有人会以为我们练了3个月,结果奏得
         还不好。因此大家要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一起完成任务”。
         参加此次演出的演员阵容的确强大,包括钢琴家盛原和吴迎 、单簧管演奏家范磊、小提琴演奏家谭力玮和龚汉祥以及祁志鑫和李曦、 中提琴演奏家何荣和苏贞以及王昌海和戚望 、大提琴演奏家俞明青和赵旭阳、低音提琴演奏家陈子平、比利时圆号演奏家尼科?德?马赫奇、瑞士籍长笛演奏家彼德-卢卡斯?格拉夫、歌唱家张立萍等人。遇到无故迟到者,他会很严肃地和大家一起等上一个小时,他说:“团队的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只有尊重艺术本身,才能做到顾全大局!”听到好的声音,他更会发出欣慰的赞扬:“这样做,音乐才有一点意思,要在一两遍内找到感觉,这才是搞音乐!年青人,你们真伟大!”
         笔者曾在第八个排练中问到:“现在排到几成了?”朱亦兵说:“三成!永远是三成!”“什么时候才到九成?”“上台演出,只有那个时候是九成的!”他一直在说:“我们的演奏不是练过无数遍的杂技,我们只是运用我们的智慧和感觉把一个在我们心里还很新鲜很美好的东西展现给观众,我们却可能会出现那种练多无数遍的杂技最怕出现的错误,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展现一种互相协作的能力、体会一种互相帮助的感觉!”       
         我们祝福朱亦兵,祝福青交,我们将相约开幕式、共渡音乐周、以最挚真虔诚的心纪念莫扎特!并向所有音乐工作者致敬!!!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