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直属学科展演系列音乐会之三——曹晓青教授手风琴教学及其获奖学生汇报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新楼演奏厅举行了首场演出。观众们又一次被手风琴那具有独特磁性的声音所征服,久久不能忘怀。
从传统低音发展到自由低音,从键盘过渡到键钮,从最初只是给歌舞进行简单伴奏的角色变成室内乐里的重要一员,手风琴在人们传统的记忆里仅仅是和群众歌曲演唱、边防哨所的慰问演出联系在一起的。而今,这件极具时代性的乐器又重新焕发出了它耀眼的光辉,向人们展示着它那鲜为人知的一面。键钮式(巴扬)自由低音手风琴是俄罗斯的民族乐器(B系统,即最外面的一排键钮为B音;C系统则为C音,广泛应用于欧洲),俄罗斯的演奏技巧迄今为止在世界手风琴领域中仍然居于领先的地位。这种琴八十年代末才开始出现在我国,它与一直以来我国所使用的那种传统键盘式手风琴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右手键钮的排列位置和排列方式使音域得到了大大的拓宽,左手在具备了传统低音的同时引入了自由低音,使得手风琴的左手部分也有了音高的变化。这两种系统使得在手风琴在乐曲演奏方面的局限性大大的减少了。发展到了现在的巴扬式手风琴已经非常的完善和成熟了,而且也是现当今活跃在手风琴舞台上以及各种权威比赛中的佼佼者,完全能够驾驭各种高难度、炫技、宽音域的乐曲。一些具有超前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手风琴教师看到了它的诸多优势,并开始探索它的演奏技法。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教学与演奏,在留德教授曹晓青的指导下,技术更加全面和完善。目前,我院学生的演奏水平已经跻身于现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大部分是从历次参赛的获奖作品中选取出来的原创作品,汇集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种风格的乐曲。这些乐曲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时而紧张。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本科二年级学生张维怡、戴钰独奏的史尼特克组曲《童话》格里格《组曲》一三乐章;皮亚佐拉作曲的手风琴四重奏《赋格与伤感》、手风琴与小提琴、钢琴、贝司、古典吉他的室内乐五重奏《遗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本科二年级的王学和特约的法国文化大使——著名杂技大师热罗姆?托马联合演出的《手风琴与杂技》,附中王寒之、许笑男、姜伯龙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这三位同学演奏的分别是伦多洛夫的《诙谐曲与托卡塔》、纳勇金的《俄罗斯主体变奏曲》、维伯的《无穷动》。
附中同学的年纪虽小,但基本功扎实、过硬,演奏技术也毫不逊色,在整首乐曲的演奏中没有出现任何的手误与错音,准确度很高。对于乐曲的理解与处理也很透彻、到位。尤其是演奏中所运用到的“抖风箱”这一高难度的技巧,他们把这个快速的分裂音符表现紧张情绪的技巧驾驭的干脆、果断,赢得了全场观众肯定的掌声。王学与托马的表演更是本场音乐会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托马的杂技表演精彩、幽默、扣人心弦,只一根小小的木棍和几个白色的道具球就令在场的所有观众捧腹大笑。再配以王学的“背景音乐”,两人的表演默契、风趣,洒脱。这种手风琴做背景音乐伴奏与杂技的结合表演在我国的音乐舞台上还是第一次上演,这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互相融合有着很强的创新性和视觉效果,在观众们的一片喝彩声中把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音乐会是在武强等人的室内乐五重奏中结束的。《遗忘》中仍然是皮亚佐拉的那种略带伤感的探戈曲风,手风琴与小提琴的细腻,古典吉他的清脆,宁静而悠扬。好像是在暗示着观众们忘掉忧伤、忘掉烦恼,带给人们无尽的沉思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