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是流布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地区的一种集舞蹈、戏曲、民歌、器乐、武术、杂技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去年五月,已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胶州秧歌”由跑场和小戏两部分构成。跑场分七场,由五对演员鼓子、翠花、棒槌、扇女、小嫚在唢呐和锣鼓乐的伴奏下,依场次不断变换各种队形,组合各种动作。跑场结束后演小戏,戏的内容皆为家常事,用当地方言演唱,配以动作和说白。
听电影《红日》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胶州秧歌”的《扣腔》旋律呼之欲出,看舞剧《东方红》中的舞蹈《葵花向阳》,“胶州秧歌”舞姿的“三弯九动十八态”映现其中。“胶州秧歌”已成为包括中央舞蹈学院在内的许多院校的民间舞蹈必修课程。
1954年“胶州秧歌”首次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五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胶州市东小屯村将代表“胶州秧歌”应邀加盟音乐学系建系五十周年庆典,于11月26日下午四时许为我系师生和来宾演出“胶州秧歌”的跑场部分。
届时,胶州市东小屯村带给我们的必将是那份来自乡土的亲切的乡音乡情、纯朴的民风民俗、厚重的历史积淀、执著的守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