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到我院,与专家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关同志,我院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徐昌俊、周海宏,学术专家吴祖强、于润洋、郭淑珍、周广仁、袁静芳、杨鸿年、汪毓和、钟子林、田联韬、戴嘉枋、高建进、李祥霆、张伯瑜、姚亚平、王甫建、杨民康、和云峰、李淑琴、余志刚等。座谈会由王次炤院长主持。
李岚清同志撰写的《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一书出版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他准备再续写中国音乐部分。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走访了国内的八所音乐学院,最后一站来到我院。
李岚清同志谦逊、平和,他在开场白中称自己是个"知之甚少的音乐爱好者",是来"请老师们上课"的。他这次来"听课",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来的。十多个问题中,既有比较宏观的,如"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总体评价及其兴衰的原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也有较为具体的,如"究竟什么是艺术歌曲、什么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怎样才能推广艺术歌曲?""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在音乐美学方面的差异"等,涉及中国音乐史(包括古代和近现代)、民族音乐、音乐美学、通俗音乐、国民音乐教育、中西音乐关系等诸多方面。李岚清同志不仅对音乐理论问题感兴趣,更关注现实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生活,提出了"为什么青年人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我们应如何看待,它与其他音乐的关系?""现在出现了'无画之画,无音之乐',对这种现象怎么看?""民乐借鉴西方作曲理论和技法对不对,有人提出要保持民乐的'原汁原味',对此怎么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对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评价和进一步加强的看法"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专家们谈了各自的认识和看法。李岚清同志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时而提问,时而也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与专家们探讨。看得出,他不仅喜欢音乐,而且颇有研究和心得。
座谈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大家各抒己见,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