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10月11日起,中央音乐学院便围绕着一个热门的话题而分外活跃,这便是世界著名作曲大师古巴杜丽娜的到来。12日晚,音乐学院音乐厅门前人流攒动,鲜花锦簇。音乐厅门口鲜艳的花篮,人们手中亮丽的花束,衬托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庞而显得格外妖娆。是晚,“索菲亚?古柏杜丽娜作品音乐会”在此举行,面对如此大师级别的作品音乐会,在京的众多知名作曲家、音乐专业人士也纷纷前来聆听,使得音乐会更显珍贵。
这场音乐会共有五部作品,曲目安排得十分巧妙,可谓为一场独具匠心的音乐宴飨。
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名为《恰空》,是古巴杜丽娜学生时代的作品,作品的演奏技巧与力度对比都很强烈,对演奏者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我院钢琴系教师杜泰航教授演奏此曲可谓游刃有余,乐曲在他的驾驭下庄重而不失活跃,末尾热烈澎湃,是一部令人激动的钢琴独奏曲。
音乐会的中间两部作品与最后两部作品在曲名、乐器编配和音乐结构等方面均各自相同,如中间的两部作品分别我院作曲系教师贾国平副教授的新作《于无声处》和古巴杜丽娜教授的《沉默》,都是为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而作的作品,均由5个段落组成;最后两部作品分别为作曲家秦文琛的《地平线上的五首歌》和古巴杜丽娜教授的《七言》,均为大提琴、手风琴和弦乐队而作。
事实上,我院两位作曲家的新作均是为呼应古巴杜丽娜教授的作品而特约创作的,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中西方作曲家在音乐上的对话,对相同主题的不同诠释,由此使听众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度的音乐魅力。整体说来,中国两部新作都比较强调线性思维、线性音响,单线条的音乐素材在层层叠变之后逐渐营造出辽远而空灵的音乐意境。而古巴杜丽娜教授的两部作品的音乐旋律略为丰富,她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与一体,音乐常在二者之间穿梭,令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音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激情段落,令人如梦初醒,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今晚的演奏家们,朱亦兵、曹晓青、梁大南、杜泰航、秦立巍、孙晓琪……如此强大的演出阵容实不多见,他们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力与良好的驾驭力,以及全身心的演奏状态将听者完全带入音乐之中,此种享受甚为难得。
每当一曲作品结束,音乐会总会掀起一段小高潮,而高潮的顶点则是在音乐会的尾声,王次炤院长登台为古巴杜丽娜教授颁发我院“名誉教授”的证书之时,鲜花与掌声同时献给了这位令人敬仰的音乐大师,大师也注视全场,深深地鞠了一躬。激动与感动同时荡漾在掌声和笑容之中,留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