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第一天,最近才得到翻新修葺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迎来了它的第一场演出——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同学们表演的合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科达伊音乐周的开幕音乐会,其主题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观后,听众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从节目单上的演出曲目来看,这场音乐会的重点是欧洲合唱音乐,其中包括了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曲家如若斯坎、帕莱斯特里纳等人的宗教音乐作品。若斯坎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一为杰出作曲家,他处于欧洲音乐从中世纪向近代过度的转折时期,作品中往往兼容并蓄了新、旧两种音乐因素。而帕拉斯特里纳是16世纪反宗教改革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主要集中于宗教音乐领域,一生中写有的作品数量颇为丰富。
由若斯坎德《欢呼,春节的圣母》、帕莱斯特里纳的《我们崇敬你,基督》,和一首匈牙利中世纪的格利高里素歌与拖腔《圣哉》等作品,构成了演出中中世纪圣咏合唱歌曲的部分。众所周知,这些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也是现代合唱曲目当中永唱不衰的经典。合唱队演唱的这几首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作品本身若干声部丰富而多具变化的和声感是精华所在。另外,由亨利八世创作的《与良友一起消闲》的作品,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歌曲以外世俗性作品欢快、活泼的情趣。
《欢呼上帝》(哈尔莫斯?拉士罗)、《欢呼圣母》(科萨尔?米克洛斯)、《圣母颂》(科达伊/奥尔班?爵尔吉,两首同名作品)看似是宗教音乐作品,但曲调内容并非特别严肃、徐缓,而是以不同的音乐性格表达了作曲家的宗教情感。这些作品与上面的那几首作品形成比较明朗的对比,让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和感染力。
以描写自然景物的音乐作品大多情绪欢快,合唱队的表演将这些情绪“喜形于色”,音乐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传达。如《在橡树丛中》(卡达伊)等。民歌依然是作曲家们所亲睐的创作源泉,如钢琴曲《三首切克梅杰民歌》、《四首捷克民歌》,都是由巴托克编创的。雅各布?阿尔卡德尔特的《洁白、可爱的天鹅》是整场演出中情绪最为低沉的曲目,因为它所描述的是“天鹅之死”。
整场音乐会的高潮是李岚清总理的发言和他自己的作品《蓓蕾之歌》的演出。《蓓蕾之歌》在此对比显示出了中国音乐独特的特点,它的旋律轻快,具有中国音乐注重旋律线条的特色,音色柔和婉转,并配以精练、富于文学性的歌词,受到听众们热烈的欢迎和反响。
在来自匈牙利的西兰尼?波尔巴拉和她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的演出给我很好的感觉。演出作品是这种好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总体来说音乐的处理较为细腻,合唱队同学们的表现给人特别整洁、严谨的感觉,这也正体现了音乐教育系对学生培养的一些原则。我们很高兴看到能有如此高素质的音乐教育队伍,希望他们能对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合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发掘以人类声音作为媒介表达最为真实情感的能力,并且要求人们具有高度团体合作精神。人类最初的音乐也许更多是由人们自己演唱的歌曲,而这种最为质朴的音色同样是最为感人的。通过这场演出,所有听众应该更为坚定一种思想:音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谁,都可以用自己的嗓子唱出最美好和感人的声音来。同时,这是个充满了个人个性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应该重视之。这种团队的精神在该合唱团里有明显体现。大家的合作非常默契,最后完整地完成了全场演出。希望以后在学校里能有更多更好的合唱爱好者和合唱的演出,让人们体验到一种团结一致所创造出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