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亲情、真情与激情——郎朗回母校学术交流大师班音乐会记略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5-12-2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36:14

        近几年来,我院校友郎朗以他23岁的年龄驰名中外乐坛。他不仅被《人物》杂志喻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而且还是与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签约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可以说,郎朗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骄傲。正因为如此,作为院庆55周年系列展演活动和中央音乐学院第五届音乐节重要演出之一,2005年12月21日下午4点整,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郎朗大师班。为了回母校参加这次大师班活动,在授课前一晚只睡了3个小时的郎朗本人依旧风尘仆仆地由上海赶到北京,而当结束大师班课程之后,他晚上还要搭乘8:30的飞机前往香港参加22日“和谐香江夜”的演出。但是对于郎朗深爱母校的那颗拳拳赤子之心来说,疲惫和辛劳又算得了什么!他宁可为此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感谢恩师、并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这种义无返顾的选择让所有在大师班现场的听众们都为之一震,随即被他的坚定善良所感动,因为除了漂亮的演奏技巧之外,郎朗还给予了我们亲情、真情与热力四射的激情。

        大师班由中央音乐学院第五届音乐节艺术总监韩小明教授主持,我院院长王次炤教授首先发表了欢迎致辞。他说:“今天我非常激动!十年前,也就是1995年我和郎朗、他的父母亲,还有赵屏国老师,一起到日本东京参加“亚洲之梦”的活动。这个活动的宗旨就是每年要推出一名亚洲最有希望的音乐明星,当时郎朗得到了这个荣誉。那么十年后这个梦想早已实现了,郎朗确实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盛名的音乐家。当我出访到欧洲、美洲,以及东南亚、港澳台的时候,都能听到郎朗的声音,听到大家对郎朗的评价。每当那时,我的心中都感到非常的高兴。郎朗为中国人、为母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今天我们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授予郎朗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的称号。他将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被授予客座教授称号的最年轻的音乐家。”虽然在大家眼里郎朗很年轻,可是他的国际知名度已经足以来接受这个光荣的称号。王院长还特别指出:“无论是小时候天真活泼的郎朗还是现在很帅的郎朗,他对中央音乐学院来说,对于老师同学们来说,对于中国每一位音乐界的朋友来说,他始终是那个可爱、真诚、热情的郎朗。他对祖国和母校充满了感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祖国需要他、母校需要他,他就会毫无代价、没有任何条件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中央音乐学院把客座教授的称号授予郎朗,他是当之无愧的!”

        在阵阵的掌声中,郎朗接过了王院长颁发的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聘书,他紧紧地握住了王院长的手,深深地向全场师生鞠躬致谢。当郎朗拿着麦克风想要讲话的时候,他的眼眶突然湿润了,竟然激动得一时语涩。他将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说道:“首先感谢王院长,感谢韩小明先生,感谢我的恩师赵屏国教授,以及亲爱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今天我以异常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我的母校,而且可以说这是我一生当中最高的荣誉。当母校的客座教授,我真是连想都没有想过,当然我也曾经在梦里想过。”说到此时,幽默的郎朗脸上忽然闪现出一丝令我们熟悉的笑容,那就是我们可爱的郎朗,他又回来了!在2006年即将来临之际,郎朗还提出了一个愿望,他说“我真的非常感谢老师、同学和院长,希望我能够经常回到母校,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我在国外一些经历和在艺术上的想法分享给大家。而且祝愿母校有更多更优秀的音乐天才们走向世界、冲向世界!谢谢大家!”

        客座教授聘书颁发仪式结束之后,大师班课程进入到学生演奏阶段。今天共有三位同学表演:第一位是我院附中高三学生李思远,指导老师赵屏国,表演曲目是《肖邦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第二位是我院附中初三学生王淳,指导老师张晋,表演曲目是李斯特的《唐璜》(莫扎特歌剧改编曲);第三位是我院大学钢琴系学生孙健,指导老师杜泰航,表演曲目是李斯特高级音乐会练习曲《英雄》。

        对于第一位同学李思远所演奏的《肖邦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郎朗认为她弹得非常好。他说:“这首乐曲的难度就在于特别容易把左手和右手混在一起,应该一个是节奏,而另一个是旋律。两个手同时弹会有点乱听不清楚,最好变成完全不一样,右手就像在唱歌,左手则是一个打击乐或铜管在演奏似的。”除此之外,郎朗还提出一些其它的意见:
        1.肖邦作品的节奏性很重要。左手要弹出波兰舞曲的节奏,有的地方要表现得雄壮一点,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2.这首作品是一种舞蹈,你要有开和关,旋律再歌唱一些,伴奏不要弹得太重。
        3.要体会肖邦给我们写的和声,注意重音的准位,与和声对好位,但是不用做过多或太夸张的表现。
        4.处理乐句时可以把尾句先看好,然后再弹前面的句子。
        5.注意Rubato的处理。如果前面做了延长处理那么后面要把空的时间补回去,不能光想着延长时间而不懂得收缩。遇到快速乐句的地方,有的时候越快就越要拉住,所以Rubato是非常重要的。
        6.注意踏板的应用。

        在讲解的过程里,郎朗还分别介绍了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的一些独特的处理方式。他说,霍洛维茨经常营造一种空间感,即拉伸钢琴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把一架钢琴的效果变得就像是两架钢琴演奏出来的效果一样。他还边演奏边示范:“感受每一个音的距离,体会音和音之间的距离。弱的音不能太虚,要有一个空间。这样的话不用费很大力,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因为我们把距离拉开了。”而鲁宾斯坦对于肖邦的作品有一个理念,郎朗解释道:“对于音乐,人们需要时间来反应它,这种0.1%的延迟既不是渐慢,也不是渐快,是时间的把握。这并不难学,考虑声音什么时候截止,什么时候可以接下一个音,这样用你的辨别能力来做到绝对的控制。”

        第二位和第三位表演的王淳与孙键同学,他们所演奏的曲目都是李斯特的作品。而郎朗给他们的建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力度,另一个是衔接的问题。对于用力的问题,他做了形象的比喻:有的时候就好象发动机的声音一样,有的时候要歌唱出来,有的时候又感觉到像是有恶魔在追赶你,有的时候要像醉酒的感觉,还有的时候是轻快的跳舞的感觉。而且郎朗认为既然是歌剧《唐璜》的改编曲,那么就要时时注意与歌剧的结合,注意什么时候需要表现一个女人说话,什么时候需要表现唐璜的出场。不过在提出建议的同时,郎朗对王淳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大师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郎朗一直非常认真的讲解指导。他不仅联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比喻来启发学生,而且还在一旁运用许多的肢体语言来为学生的演奏推波助澜,再加上激情的示范表演。郎朗越讲越兴奋,表演的同学也越弹越积极。台上的讲解者与表演者是挥汗如雨、投入的演绎,台下的听众们也是聚精会神、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大家的不经意中,时间就这样悄悄的溜走了。最后,如果不是郎朗要急着赶飞机,恐怕大师班将持续更久。临别之际,郎朗再一次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到来,并且表示今后会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给予最大的支持和祝福。我们同样也祝福郎朗,希望他的钢琴艺术之路越走越精彩,越走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