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新时代卓越艺术人才展演——北京电影学院优秀毕业生电影展映”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成功举办。中央音乐学院师生、退休教职工与首都高校大学生代表一起观看了电影展映。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次展演活动,北京电影学院推选了6部优秀毕业生电影作品进行展映,包括3部故事片和3部动画片,这几部影片以时代锐度、现实厚度与思想深度兼备的作品成色,收获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一致赞许。
故事片《牛油果》讲述了女孩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克服家境困难与内心障碍的励志故事。导演苏尼尔表示:“这部片子取材自我童年的经历。拍的时候始终想传递一个正确的关于孩子的体育观念,即输与赢其实并不重要。片中有很多时间放在了体育之外的地方,这也是原因之一。希望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战胜了自己的、乐观的小女孩。”从人物塑造、叙事手法和主题内涵等方面展开了创新性探索,让简单的故事更曲折,情绪的处理更细腻。
《牛油果》海报
动画片《圆桌困局》揭示了家庭餐桌下的焦虑与挣扎,隐喻生活中的重重困境。导演肖含知表示:“片中采用实验性寓意手法描绘了自己经历的一场家宴。表面圆融的推杯换盏之下,‘我’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焦虑与不安,这种不适让‘我’拼命想挣扎逃离。但当‘我’以为冲出圆桌困局时,却发现在生活中充斥着无数这样的圆桌困局,同学聚会,朋友小酌,公司团建等等,这是欲望包裹下的圆桌困境,每个人身在其中,既是困局的制造者,也是困局的受害者。当然,社会都是在探寻问题解决问题中更迭进步,人也是,片尾出现了一个婴儿,在大家的包围中一缕晨光漫过他的身体,这里孕育着希望以及未知。”
《圆桌困局》海报
故事片《拥抱》则聚焦于一位女性在冲突中寻找自我和平的过程;故事片《成为科学家》以科幻视角,展现了一名青年在AI引导下穿越时空,领悟科学家精神的成长之旅;动画片《离开的,留下的》围绕小女孩与狗的情感纽带,探讨了面对宠物离世与离别城市的复杂情感;动画片《离心力》则以扫地机器人为主角,讲述它突破自我限制,勇敢追求自由与梦想的奇幻旅程。
《拥抱》海报
《成为科学家》海报
《离开的,留下的》海报
《离心力》海报
放映结束后,影片《圆桌困局》导演肖含知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师生们踊跃提问,共同探讨了动画电影与普通电影创作差异、拍摄挑战、艺术性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等问题。最后,整场交流在观众意犹未尽的现场提问中结束,细致专业的解答让观众们受益颇深。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退休教师赵洁表示:“看完电影学院新时代卓越艺术人才展演感慨良多。电影事业后继有人,拍短篇难度更大,对演员更多考验。人物对白少,着重在心理刻画,导演演员可见功底。动画片更有AI新意,定会受年轻人和儿童的欢迎。”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刘轩志表示:“这六场电影,均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它们有的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反映出很多当下热点话题。这也让我们切换到当事人的角度,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思考。还有几部电影是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经历的一些小事说起,进而引申到宏观层面的社会现象,给人很多共鸣。作为音乐创作专业的学生,这次观影不仅能让我从电影中汲取不一样的灵感,还能进一步启发我时刻更新思路,学会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所学技术手段,不断创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李芷馨认为:“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参加本次展映活动让我能够有机会近距离理解如何编排故事矛盾、如何安排画面顺序、如何协调画面配色与设计、后期怎样凸显效果,是一次全方位的收获之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影片《拥抱》中,母子间环环相扣的结构让故事矛盾处理的恰如其分,令人动容,提供了观察社会的侧面视角,引人深思。”
电影、美术、戏曲、戏剧、舞蹈和音乐是截然不同却密切相关的艺术表达方式,各自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本次“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以“新时代卓越艺术人才展演”为桥梁,连接起各大艺术院校,共同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共同推动艺术教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深度融合,必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