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担的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在教学楼717会议室成功举办开题论证会。本次开题会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学校科研处承办。此次开题报告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担任评审组组长,评审专家包括中央音乐学院苗建华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蔡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陈新凤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傅利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包爱军教授和中国音乐学院吴志武教授。来自全国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基石,以民间音乐为切入点,承载着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独特价值的重任。项目拟通过系统研究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质、文化价值和传承机制,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践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要求,助力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标识更广泛地传播和弘扬。
俞峰校长致辞
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源头活水,民间音乐不仅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更为中华艺术宝库积淀了无数经典作品,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的立项与实施,是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项目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文献、传统文化资源和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分析与研究,着力厘清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脉络,探寻其历史演变规律和发展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俞峰校长强调,承担文旅部交付的这项重大项目,既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我们将集中全校优势资源,组织国内外精干力量,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肖健副司长讲话
会议第一阶段由音乐学系何宽钊教授主持,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肖健发表指导讲话。他强调,项目研究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在坚持学术自主性与理论创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提供标志性成果。他要求项目应聚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使命,进一步彰显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音乐学系何宽钊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第二阶段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项阳研究员主持,课题首席专家陈荃有编审作开题报告,从项目研究现状、选题价值、总体框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研究计划、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项目预期成果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项目将以中国古代俗乐为首要对象,从历史文献、考古文物及今人成果中,厘清古代俗乐的历史渊源、内部构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建构古代俗乐发生、发展的学术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音乐文化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形成对中国民间音乐源流最基本的逻辑认知;其次,对近现代以来民间音乐生态和传承发展的相关成果作出总结,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展开整体性综合研究,提炼中国民间音乐理论研究和传承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着力构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从上述内容出发,项目分别设立“中国古代俗乐的发生及历史演变”(浙江音乐学院郑祖襄教授负责)、“中国民间音乐的文化特质与艺术表达”(武汉音乐学院田可文教授负责)、“中国民间音乐生存状况考察研究”(武汉音乐学院孙凡教授负责)、“中国民间音乐的现当代艺术化发展”(浙江师范大学郭克俭教授负责)、“中华文化视域下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央音乐学院肖学俊教授负责)五个子课题。研究团队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投入科研实践,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创新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研究员任评审专家组组长
首席专家陈荃有作开题报告
在评议环节,专家们对项目的立意、项目设置及研究框架表示高度认可,认为研究内容详实,项目框架及团队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同时,专家组也对项目规划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出项目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民间音乐所涉及概念、范畴的界定问题,在研究中要精准把握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脉络与文化意义,进一步提升理论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及国际影响力。
音乐学系吴晓萍教授主持评议环节
会议第三阶段由中央音乐学院吴晓萍教授主持。评审组经过闭门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开题陈述充分、内容设计科学翔实、研究团队阵容强大、论证逻辑清晰、方案切实可行、预期成果明确。项目设计聚焦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溯源与当代传承,基础工作扎实,理论架构创新,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评审组建议,项目研究需强化民间音乐历史演变与文化表达的本体研究,加强对传统音乐形态的整理与再创造,深化艺术特质、文化价值与传承实践之间的互动联系。希望课题组以创新理念统筹各子课题的协作与多学科融合,探索新时代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新路径,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引领性和实践指导性的创新成果及优秀作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民间音乐在新时代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科研处负责人王新华发言
最后,首席专家陈荃有编审代表课题组做表态发言,科研处负责人王新华从科研管理角度出发,对项目配套支持、实施过程和结项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午,课题组举行课题首次学术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就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研究方案、细化研究步骤,同时聚焦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视阈,讨论了各子课题的关联性,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细化分工。
下午在教学楼713举办课题组首次学术研讨会
供稿:科研处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