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舞台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听声歌系黑海涛教授学生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6-02-24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36:38

        黑海涛教授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的弟子,198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赴意大利留学10年,期间于1990年应帕瓦洛蒂的邀请参加威尔第音乐节歌唱比赛获优秀奖,1991年获意大利西西里岛Enna市第29届“F· P· Neglia”国际声乐大赛第1名,1992年获意大利Castelfrenco Veneto市第8届纪念著名男高音Mario del Monaco国际声乐大赛第1名。1999年7月归国回到母校声歌系任教至今,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实力强大的“海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海涛归国后在声乐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05年被同事们推举出来担任声歌系的副主任,肩负起组织声歌系教学工作的重任。
        2006年新年伊始举行的这次黑海涛学生音乐会,除了几位一年级学生因期末考试缺席之外,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本科生还有一位研究生都参加了演出,各自登台演唱了两首或三首中外艺术歌曲或歌剧选曲。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声乐基本功的掌握,如发声方法的准确自如度、声音的圆润通畅度、音区转换的自然流畅度以及语言掌握的准确清晰度上有着明显的程度上的差异;同时他们的舞台表现,如声乐基本功综合运用的稳定性和自如度、歌曲情感内涵表现的准确度与深度、演唱难点克服的把握度以及舞台动作的得体与风度上也显示出类似的差异。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看,此次音乐会上研究生苏大为和五年级学生王雷的表现更突出一些。他们两人声乐基本功的掌握比较全面和扎实,歌曲情感内涵的表现比较准确到位,而且舞台动作也比较自然和得体,总体上给人一种比较成熟的感觉。显然这和他们过去四、五年间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刻苦学习,以及经过多次舞台表演实践的锻炼分不开。他们两位的表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苏大为的舞台表现不够稳定,王雷的声音变化不够丰富等。这次音乐会上其他学生的表现也是各有特点,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都把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较好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当然由于他们的年级较低,在声音训练和舞台表现上暴露的问题也更多些。如有的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更多地拘泥于发声方法的讲求,而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吐字的清晰却注意不够;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音乐舞台的环境,显得不够自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避免的。有些声音和艺术表现方面的问题可能需要下更大的功夫,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解决,而有些台风问题只要提起注意,经过一些舞台演出的实践锻炼是可以很快得到解决的。听了黑海涛教授学生音乐会,联系到音乐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写出来就教于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诸先生。
        第一、这场学生音乐会,已是黑海涛归国后举行的第17次学生音乐会了。他的学生音乐会从2001年3月第一次开始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要举行三次或四次。这就是说,黑海涛的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始一直到举行毕业音乐会,平均每个学期都要参加一次或两次公开音乐会,登台演唱并接受听众的检验。在音乐学院里举行学生音乐会并不是新鲜的事,各系各教研室乃至许多老师都曾举行过学生音乐会,近年来学院还组织了周末学生音乐会,对外公开演出。但是像黑海涛教授这样把学生音乐会作为教学整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环节,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还不多见。黑海涛教授之所以对学生音乐会这么重视,而且花很大的气力坚持做下去,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为了增加同学们舞台实践的机会,积累他们的演出经验。而这样做所产生的效果,也如他在学生音乐会节目单的致辞中所说:我们的音乐会给听众带来艺术的享受,给我们带来的是不断的提高,每一场演出都在迈出坚实的一步,多一场演出多一份自信。……每期音乐会同学们都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同学们产生了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促使同学们更加勤奋的学习。上述这些话可以说是对黑海涛学生音乐会取得成效的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一般的对外学生音乐会,总是要选拔比较优秀的或拔尖的学生出来演出,以代表学校的水平,而一般的或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则没有或很少有机会登台演出,得不到或很少有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而黑海涛教授这种学习汇报式的学生音乐会则要求每个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或差的都必须参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参加艺术实践和公开演唱的机会。这也正如黑海涛所说,他的愿望是希望所有的同学们学习进步,学业有成。学生音乐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有力的鞭策和促进,因为要参加音乐会表演,学生们要比平时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的练习;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教师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和排练,并且从最终的演出效果和听众的意见反馈中发现平时教学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第三、学生音乐会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是学生全面学习和提高表演能力的难得机遇。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不在音乐表演的环境里经受锻炼和考验,是很难真正进入角色的,平时自己的练习和在听众面前表演的感觉和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这里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学思想和认识上的问题,那就是过去在音乐表演教学中常常会见到的一种教学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学生在学期间主要是学习基本技术和方法,而艺术表现和登台表演则主要是毕业以后的事情。这种学习阶段论在我看来非但不是学习的坦途,而且是一种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割裂论,是违背学习规律的一种机械论。演奏和演唱技术技巧的学习是绝不可以和艺术表现的学习以及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截然分开的,而是必须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技术技巧的音乐表演不能称其为表演,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没有艺术表现的表演则是没有灵魂的,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把音乐表演的技术技巧的学习和艺术表现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加强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锻炼,才会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对于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合伴奏。学生平日的学习基本是个人的单声部练习,没有或极少有机会合伴奏,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演唱,不论是演唱何种形式的歌曲或歌剧选曲,都应该是由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或乐队伴奏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只演唱自己的声部并不能产生完整的艺术感受,也不是完整的音乐表演。因此,合伴奏,扩而大之,包括参加重奏和合奏、重唱与合唱的训练,对于学习声乐或单声部乐器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经常有合伴奏的机会,只有准备开音乐会,才会使每个学生得到这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应该说,这是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完整地学习音乐表演艺术的最佳途径,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进行演唱,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艺术感受,使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黑海涛教授学生音乐会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音乐会是加强学生艺术实践,提高他们音乐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音乐表演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是平时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也是音乐表演教学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锻炼学生更好地为听众服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衷心希望黑海涛教授学生音乐会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同时也希望学生音乐会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形式能够普遍开来,使更多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在经常举行的学生音乐会中得到锻炼,更加茁壮地成长。

        2006年1月16日于望京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