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0日上午,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会议室,召开了“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专家咨询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成员有该项目的主编袁静芳教授、副主编王子初研究员、苗建华博士,编辑部主任章华英博士以及其它参与编纂工作的成员:罗明辉博士、吴晓萍博士、杨秋悦博士、赵家珍副教授、潘国强博士、博士生吴叶,等等。与会的专家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震亚、伊鸿书、戴嘉枋、郑祖襄,著名琴家许健、郑珉中、吴文光、龚一、李祥霆、丁承运、姚公白、戴树红、顾泽长、丁承运、李禹贤、唐健垣、刘赤诚等。此外,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及该中心资源处处长张刚博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苗建华博士主持。
会议首先由项目主编袁静芳教授就该项目启动的想法、意义及特点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该项目数据库的框架以及准备工作的三个阶段作了简单的工作介绍。最后,她希望此次会议的召开,能集思广益、集大家智慧对古琴数据库的建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指教。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的专家对“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数据库”这一项目的启动一致认为是一大善举,功德无量。是继查阜西先生在20世纪非政府投资由琴家撰写琴学工作后又一由琴人及专家组成的国家重点开放性的研究项目,并运用科学的手段将古琴这一巨大的文化资源以数据库的形式展现出来,其项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对当代人认识古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创造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其意义非常重大。同时,专家组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数据库框架内容的调整问题,项目中的琴派、琴社、琴家、琴谱、琴论、古琴音响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见解。
由于该项目工程浩大,专家组成员还提出应对进行普遍的社会征集或号召,以获取更多的无私义务提供的材料。另外,“征集”形式对一些存在却又无法获取的资料有了一个合法的说法。
会议中,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还对音响版权以及文化部所承担该项目中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会议最后,他又作了总结的发言,他认为,以数据库的形式将这一文化广博的古琴艺术全面完整的做好是不可能。作为一种文化,对古琴文化遗产传承过程,能尽可能完整的记录下来,不仅是国家基因典藏式的项目,而且,我们也有文化的责任将这一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作一记录,来表现我们的意识和贡献。工作中,我们将不加判断,不加评论,忠实而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这一历史的文化现象。希望我们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该项目的预期设计和预期成果,不愧于时代对于古琴独特音乐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