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赴中央音乐学院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学校在艺术教育高精尖人才培养、高质量音乐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与成效。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沈国华,党委副书记、校长于红梅,副校长秦文琛等陪同调研。

高世名一行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实地考察了指挥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学院、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的教学实践,观摩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圣风民族室内乐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团、歌剧排练及BOB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成果展示等。他详细了解了学校构建的从附小至博士的全链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对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在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脑科学实验室,高世名强调:AI是音乐领域的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它的价值不是对人的“替代”,而是在人机协作中打开新的可能;音乐与脑科学的结合是极具潜力的战略前沿,应在此关键点重点突破。

随后,高世名一行出席“新时代高质量音乐创作”主题座谈会。沈国华书记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党建思政、拔尖人才培养、音乐创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对外高水平开放5个方面的实践成果,强调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出人才、出精品、出成果”上展现央音担当。于红梅院长结合自身艺术实践,提出搭建常态化创作平台的构想,建议充分调动学院高水平创作、表演、理论资源的通力协作,建立全方位作品孵化机制,让优秀创作突破赛事周期限制,在开放包容的生态中自然涌现。与会专家围绕音乐创作机制与经典化路径展开研讨,提出“双轨制”创作方向的创新实践,以哲学思维看待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构建“创作-演出-评论”的生态闭环,以推动优秀作品转化为持久文化影响力。

高世名围绕新时代音乐创作,提出两点核心关切:一是“新时代的音乐何以为新”? 他强调,伟大艺术的核心在于贡献新时代的“精气神”。音乐创作要突破固有思维,在精神解放中建构自我、发现自我,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呼应新时代对“开放、创新、繁荣”的渴望,让音乐成为时代精神的强音,融汇时代性、人民性、中国性与世界性。二是“如何参与世界音乐艺术新格局的塑造”?他指出,21世纪“国际化”的核心是让“世界音乐史上重要的一幕在中国发生”,希望中央音乐学院立足中华民族音乐的复杂性与生命力,更主动参与全球文化竞争,向世界贡献中国音乐的独特礼物。
调研期间,高世名一行还实地考察了醇亲王府古建区的保护利用和乐器修复工作,并在乐器展览馆深入了解学校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音乐学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供稿: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