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春雨过后,粉红色的桃花在料峭的春风中忽然间绽现出斑斓。3月15、16日,带着初春的欣喜与希望,我院07届的毕业生们迎来了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经过多年的历练与追求,即将毕业的学子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多大……. 3月15日一早,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了学院音乐厅,这里即将举行200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开幕式。
用人单位代表、各系辅导员、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和部分毕业生早已在音乐厅内落座,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毕业生,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择业想法。多数毕业生希望留在北京就业,除专业音乐团体、院校是其首选外,普通中学或其他事业单位也在选择之列,而对于民营的文艺团体和院校来说,最让毕业生担心的是户口问题。此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内地的大、中城市也是他们考虑的范围,还有一些则采取观望的态度或选择考研。当问到对本次择业的信心时,一位表演专业的同学充满自信地说:“今天这个日子非常有寓意,正好是3月15日,我想,以我们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不难在社会中找到合适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
开幕式由学生处处长李昕主持。她代表学院向与会的用人单位代表表示欢迎。据她介绍,今年我院有各专业本、硕、博毕业生共计403名,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有东方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 北京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深圳交响乐团、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首都警官合唱团等二十多家。
党委书记郭淑兰向用人单位代表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她表示,随着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我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行创作、表演、评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所长。她指出,举办供需见面会的目的,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以此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并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学院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增进友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供需双方的努力,共同为毕业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就业机会。
党委副书记逄焕磊的讲话简短而充满感情。他指出,一年一度的供需见面会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是重要指标之一。我院不仅有全国最好的师资和生源,还有最好的办学条件和学术交流机制,近年来还开设了许多新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希望用人单位能更多地接纳和吸收我院的毕业生,相信我们的毕业生不会让用人单位失望。
原我院博士毕业生、现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彭丽代表用人单位发言。她说,地方艺术院校非常需要高水平的音乐专业人才。她希望同学们能够放开眼界,寻找到适合自己,能够施展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2007届音乐学系博士生柯杨代表毕业生发言。他说,临近毕业,心情既兴奋又忐忑。他期望用人单位能够给予毕业生们更多的帮助、理解和提携,给他们提供一方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
开幕式后,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为来宾们献上了一台毕业专场音乐会。
下午,用人单位开始在琴房楼友谊厅举行招聘活动。许多有意向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洽谈和面试,会场气氛热烈。笔者从学生处李昕、李小曼老师那里获悉,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从半年前就开始着手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在此之前,有些学生自己已经与乐团等单位双向选择或签约了,还有些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对于没有及时就业的学生,学院还会继续为其联系单位,同时他们还可自主择业。
在友谊厅,笔者还采访到了一些用人单位的代表,他们当中既有长期与我院保持供需关系的单位,也有新加入进来的。其中一些单位是由于去年首次录用了我院毕业生后感觉不错,今年又主动来招聘的。武汉音乐学院是录用我院毕业生的老关系户了,他们认为我院学生的专业水平较高,适应能力较强。他们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因而每年都来招聘。此外,许多参会单位反映我院招聘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