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精心策划和认真筹备,“2007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周”终于在春意盎然的4月(9日至16日)激情登场了。
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莫扎特国际音乐周”之后,我院举办的又一重要的纪念性国际音乐周。该音乐周旨在纪念德国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勃拉姆斯逝世110周年,力图通过回顾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再现这位在人类音乐史上创造卓越成就的音乐家真实的艺术历程。为此,音乐周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莱茵河畔的德国著名音乐家。他们与我院师生合作,为首都观众奉献了对勃拉姆斯的经典音乐原汁原味的纯正演绎。其间,他们还在我院举行了大师班,与我院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
音乐周在学院音乐厅连续上演了三场不同内容与侧重的音乐会。在4月10日晚举行的开幕式音乐会上,德国著名小提琴家Ulf Hoelscher、大提琴家Gustav Rivinius与我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管弦系朱亦兵教授指挥)联袂演出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两位德国演奏家的精湛表演,让大家对后面的两场演出充满了期待。
4月12日晚的音乐会侧重于艺术歌曲和室内乐。德国杜塞尔多夫舒曼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Michaela Kramer首先为观众们献上了六首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 六首歌曲风格各异,而歌唱家的演唱都是那么的娴熟、自如。她的声音饱满、圆润、通透。其对乐曲内容的表达,对音乐感情的抒发,都是从心灵里自然地流出来的,和谐而舒畅。真乃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的文化孕育一方的音乐。接下来,近年来归国并在我院执教的朱亦兵、马雯、徐惟聆、谭力玮、何荣、王昌海、由熹和范磊等教授,为大家倾请演奏了《A小调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和《G大调弦乐六重奏》。两首作品都是在国内首次上演。这些曾经在西方音乐的发源地留学、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演奏家们,对西方音乐的认识与演绎更多了几分心得与感悟。一流的技术加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他们的演奏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月14日晚是一场交响音乐会。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指挥家Peter Gülke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演奏了《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1990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奖获奖者、钢琴家 Andreas Bach担任钢琴独奏。虽然两首作品都略显冗长,但是精彩的演奏还是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为音乐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面向社会公开举办的音乐周,不仅追求内在的艺术品质和学术价值,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普通观众增加对勃拉姆斯这位杰出音乐大师的了解。音乐会的观众中,不仅有学院师生,也有许多音乐爱好者。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就以普通观众的身份,连续观看了后两场演出。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周不仅丰富了我院的学术建设,增进了我院与国际音乐界的合作,也对繁荣社会音乐生活、普及高雅音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间四月天,草木葱翠,乐声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