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深切怀念我最敬爱的老师——李维渤教授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7-05-31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0:15

        李维渤先生是我最为敬重的老师,他为人亲和、平易近人,对学生关怀备至。22年前,我投师他的门下,学习声乐教学和演唱艺术,从他的精神、品格、学识中,深受教益。昨日得知他仙逝的消息, 一时不敢相信,立即拨通同门师兄谢琨电话,事实还是得到证实,心中的悲伤无法言表,万分悲恸之下,写下此文,以寄托哀思,将我对老师的深切缅怀,化作一瓣心香,祭奠老师的英灵。
        1985年春节刚过,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进修班,根据事先的约定,我进入李老师门下,当时我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留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对声乐艺术的探索正处于“生存还是死亡”的紧要关头。由于学院宿舍紧张,只好住在当时还在北京大学团委任职的死党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著名人生咨询大师)租住的小屋里,每天从海淀到复兴门,来回奔波数十公里,生活极其艰辛(幸亏徐大师每天为我做人生咨询才挺过来,他的咨询功夫也许就是那时候从我身上练出来的)。
        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不到,但李老师对我点点滴滴的教诲和关怀,让我永远铭记于心。老师的独门绝活使我在艺术上很快起死回生,其实正确的演唱方法和错误之间有时仅仅隔着一层薄纸,关键在于如何去捅破它,李老师是真正懂得这一方法的人。
        对于我们这些从教学岗位来进修的学生,李老师除了训练我们的演唱能力之外,还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教学能力,让我们去听他的本科学生教学课,为我们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李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多用头脑思考,用心去感受乐曲的情感,强调声-心-脑的协调发展,这一非常深刻而全面的声乐教学思想,在李老师毕生的教学工作中得到光辉的体现。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必须耐得住寂寞的,参加各种比赛也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去拼搏,李老师唯一会为你做的是,把你的声音调整到最好。
        很多外国专家来学校讲学时,往往对李老师的学生无可挑剔的声音,地道的音乐处理和语言很欣赏,这些学生到国外求学、发展往往也很顺利,学生中如袁晨野、刘克清、孙禹、李红深等均学有所成。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声音问题,还积累了大量的保留曲目。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对人、对生活、对事业的积极乐观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1986年夏,我回南艺工作,次年获得江苏省第二届青年声乐比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1990年起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副主任。92年获江苏第二届音乐舞蹈节独唱一等奖。 非常惭愧的是,由于对国内声乐事业的迷茫,94年,我成了声乐事业的逃兵,到深圳下海干起了职业经理人工作,中间曾经去北京出差,来到音院李老师曾经居住的宿舍楼下,问起门卫,才知老师退休后早已搬去郊区新建的住宅,很少人知道具体地点。前几年,辗转中打听到老师家中电话,很多次拿起电话,又放下,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口向老师汇报工作、事业情况,我愧对老师多年的教诲。
        没想到这竟会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从此我再也无法听到老师爽朗的笑声……
        李老师毕生专心研究学问,淡泊名利,摈弃派系之争,门户之见,默默无闻地专著于自己的声乐教学事业,从最基础到最高端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是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艺德永远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李维渤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以老师为楷模,以能成为老师的学生而自豪。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敬爱的李维渤老师,衷心希望师母赵庆润老师节哀顺变,身体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