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首届中国管乐周”即将在京隆重举行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7-09-11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0:51

        为弘扬继承、繁荣发展中国管乐艺术,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管乐教研室承办的“首届中国管乐周”。将于2007年9月22—26日隆重推出。
        中央音乐学院历来重视教学上的兼容并包及深度思考。此次推出“中国管乐周”便是对多年来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发展的一种肯定与展示,同时,也体现了学院领导们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充分重视。
        9月22日晚7点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内的开幕式后,我们可以在这一周内欣赏到两场别开生面的民族管乐音乐会,以及五场与传统音乐、民族管乐音乐文化有关的精彩学术讲座。两场音乐会包括9月22日晚的“中国管乐音乐会”和9月23日晚的“中国笛子音乐会——曾永清师生同台奉献”。其中所演奏的曲目既有传统曲目,如管子曲《江河水》、笛曲《鹧鸪飞》,《荫中鸟》等;也有现代创作的大型协奏曲,如唢呐协奏曲《霸王别姬》,笛子与乐队《苍》,笙与乐队《长亭怨》、《静夜思》等,极好地从民族管乐的各个方面体现其民族积淀和文化底蕴。音乐会的演出者更都是当今民族管乐界演奏、教育的高层精英,如管子演奏家胡志厚,笛子演奏家戴亚、张维良、王次恒、詹永明、侯广宇、袁非凡、侯长青等13位曾经受教于曾永清先生的当代优秀笛子演奏家,笙演奏家杨守成、冯海云,唢呐演奏家石海彬,这些多年来在民族管乐界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演奏家们能够同台献艺,是极其难得的。
        而学术讲座则更多突出了对于传统音乐的总结与肯定,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所体现出的高层文化积淀。包括有著名学者田青、乔建中、项阳三场学术报告、 “曾永清笛子艺术讲座”、 “胡志厚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演奏的美学原则’专题学术讲座”。几位当今民族音乐演奏界、理论界的极有影响的活跃人物,将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学术前沿思想和教学主张。如胡志厚教授,他主张“学艺在法,其妙在人”,并长期倡导演奏者在理论和文化方面的修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文化、艺术理论方面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文化底蕴的积累,逐步明确演奏过程的情感逻辑发展的轨迹。
        此次管乐周活动的亮点,一是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一是在此基础上突出高层文化的介入由此渗透中国管乐所蕴含的高层文化内涵。不能否定的是,传统民间音乐以其自身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在当今社会中仍是具有极大影响的,它既包含了人类最本真时代所遵循的感性规则,同时,其风格多样化对当今中国音乐的发展同样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中国管乐周”的推出,是中国传统音乐界,特别是中国管乐界的一次盛会。作为首届管乐周,它既为中国管乐展示、总结、认知自己做了极好的开端,同时也能够为其后更好地带动全国传统音乐界集中探讨、审视、展望传统音乐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共同期待“首届中国管乐周”活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