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齐心协力,超越梦想" ——中央音乐学院新入院员工拓展培训纪实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7-10-30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1:00

  10月19日中午一时许,阳光明媚、秋风习习,由中央音乐学院人事处组织的新入院员工拓展培训拉开了帷幕。
  参加本次活动的新、老教师、员工共计19人,分别是人事处赵海,院办秘书王歆,钢琴系邹翔,钢琴系共同课智园行方,附中钢琴主科杨珊珊,管弦系艺术指导范军,声歌系艺术指导陈曦,教务处直属学科吉他专业李洁,民乐系二胡专业杨雪,作曲系常平,音乐科技部电子音乐中心钱琦,音乐学系柯扬、何宽钊,学报高拂晓,图书馆王莉萍、王京老师,网络中心王小夕,学位办宋惠文,以及音研所博士后章华英老师。

满怀信心,踏上征程

【建队经历】                           
  在出发前,人事处喻汲老师向各位参加培训的员工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动员,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培训,增进了解、加强团队和创新意识。
  在经过2个小时车程后,大伙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房山智典培训基地。刚到目的地,还没来得及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同志们就立即投入紧张的热身游戏之中。所谓热身游戏,就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动作、问答来帮助大伙互相认识,拉近彼此的距离。富于经验的教练一边提出培训活动的“三忘”原则——“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性别”;一边向大伙布置了第一项任务,即在二十分钟内,共同完成确定队名、队训、队歌、队旗、队长,以及队秘的任务。说时迟、那时快,同志们自觉地进行了分工,有作词的,有做旗的,有思考队训的,屋内一片忙碌景象。经过商量,我们的队名定为“梦之队”,队训为“齐心协力,超越梦想”,队歌则是《欢乐颂》的全新填词版(歌词如下,为队训的展开版),队长为作曲系的常平,队秘则由院办秘书王歆担当。 
  中央音乐学院“梦之队”只用17分钟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第一项任务,斗志昂扬地走出了“第一阵地”。接着,在迎风飘扬的队旗指引下,队员们迅速整理好队伍,随着队长一连串“立正!报数!向右转!”的口令,“梦之队”精神抖擞地开向了下一块“阵地”。

《欢乐颂》版队歌

队长、队秘展示队旗

“梦之队”的新面貌

【穿越电网】
  我们的第二项任务是“穿越电网”。那“电网”实际由细麻绳绑成,横立于两棵柏树之间,高约一米五,长约两米五,此“电网”共有十九个大小参差的网洞,即每人一个专用网洞,触电一次,网洞即作废。好在队中有三位“伤员”从教练那里取得了“豁免权”,所以富裕出三个可利用的网洞。其他队员必须由同伴抬起并穿过网洞,限时40分钟,身体不能碰触“电网”,更不允许着地。“这么小的网洞,简直不可能穿越!”这是所有队员的第一感觉。如果你身临其境,一定会有同感。你看,那最小的网洞,只有约三十厘米长,还不到一肩宽。“这可怎么办?”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场面颇为混乱。
  此时,天色渐晚,寒风阵阵,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似乎不能再等了。队长当机立断,秉承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决定让小个子女士先过,大个子男士殿后,专门负责抬人。于是,有的抬肩,有的抬腿,有的抬腰,终于送过了第一位同志。

从超小网洞运送队员的惊险场面

个人“专用网洞”


  “过电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耐心和通盘考虑的缜密安排,更需要同伴间的默契配合。但是有了第一位就有第二位,汲取了第一次运送的经验之后,同志们渐渐找到了感觉,彼此的配合也越发纯熟了。
  可就在一位又一位同伴被安全送过“电网”、胜利在望的时候,教练却发话了:“对不起,时间到!”真可惜,我们未能按时完成任务。
  在本次挑战中,队员们虽然未能取得完胜,但大伙却从“穿越电网”越来越顺利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即:看起来再困难、再不可实现的事情,只要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便有成功的可能!

【拓展晚会】
  当天晚上,全体队员集合在卡拉OK厅整装休息,教练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帮助大家增进彼此的了解。比如,所有队员手拉手围成一圈,按指定的Q版姿态跳舞等。各种游戏都是以队员必须记住所有同伴的名字为目的,答不上来者要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惩罚”。然后每人穿着自制的、以报纸为“面料”的服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模特们”的合影


  在众多搞笑的节目中还设计了一个令人感动的环节,那就是每位队员的告白,即说出自己最爱的人和最难忘的一件事。有人说,她最爱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抚养自己成人;有人则最爱她的爷爷,因为爷爷最疼她、最关心她;也有人最爱他的儿子,因为,儿子让他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喜悦;还有人最爱自己,因为,只有珍爱自己,才可能关爱别人……至于最难忘的事情,有人认为是出国考学,有人则想起了结婚的日子,有人对某一次自助旅游念念不忘,还有人对一位恩师依依不舍……
  总之,聆听了同伴们的真情倾诉,大伙的心更加贴近了。

【勇闯鳄鱼池】
  次日清晨,凉风飕飕,“梦之队”的队员们经过一夜的修整,个个英姿飒爽、高喊口号迎接新挑战。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望着“池中的鳄鱼”发愁


  当天的第一个任务是“勇闯鳄鱼池”。当然,这里并没有真正的鳄鱼,所有道具不过是三个汽油桶和两条长约六米,宽约30厘米的木板。只见两块木板依次架在三个汽油桶上,呈一字形,宛如一座小桥,除留在下面的四位保护队员外,其他所有人必须站在这狭窄的桥面上,并在不着地的前提下,把左侧的木板和桶移到右侧,重新排成一字形。若有人碰到地面或汽油桶翻侧,皆为失败。
  “天哪,这可能吗?”如同对“过电网”的第一反应一样,大伙又开始怀疑其可行性了。在一阵小小的“骚动”之后,大伙立即意识到,不能再如昨日般耗费时间了。只听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分工合作。
  首先,队友们皆小心翼翼地集中到右侧木板上;其次,左侧队员将左侧木板缓慢挪动,部分叠置于右侧木板上,部分悬空,呈跳板状;第三步,左侧第一位队员坐在部分悬空的左侧木板边缘,挪动左侧汽油桶,以顺时针方向,将其滚动至“小桥”中部的同伴身边;第四步,中部同伴挨个挪动汽油桶,直至将其滚至最右侧,随后将悬空的木板传递至右侧;最后,右侧队员将刚刚运到的汽油桶和木板搭起,形成一字形。

乾坤大挪移

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成功的见证者——以为首队员前进一个板身的长度为成功标志


  经过约五十分钟的艰苦努力,“梦之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它凝结着每一位队员的智慧和汗水。在充满喜悦的欢呼声中,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集体的力量最终把不可思议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胜利的喜悦将“梦之队”的每一位队员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将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对抗赛——有轨电车】
  拓展训练的最后一项任务是“开动有轨电车”——集体踩木条行走。19位队员被分为两组,一组为队长队,共10人,另一组为队秘队,共9人。每队拥有两条约6米长、绑有绳索的木条。队员们必须站在两根木条之上,拖着木条上的绳索向前走,犹如许多人共同踩着两根巨大的雪橇,看哪队走得快。
  在热身训练中,两队队员皆遇到了类似的困难,不是迈步不齐,就是步伐参差,以至于用力时机不统一,造成了重心不稳。结果,队员们一个个东倒西歪,用尽蛮力,木条却纹丝不动。可见,此项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困难,考验的就是大伙协调一致的合作能力。
  最终,双方队员都以喊口号的方式统一行动,队长队在不到三分钟内走完全程,取得胜利,队秘队则以五分多钟的成绩“屈居亚军”。

队长队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队秘队“乐观”面对阻力!

【尾声】
  20日中午十二时许,我们的拓展培训已接近尾声。赵海老师代表人事处就整个培训活动作了总结,并为每一位队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看得出来,大伙仍然意犹未尽。

我们结业了!


  虽然整个培训活动只是一场场虚拟的游戏,但我们的确从中感悟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相互信任、发扬团队精神,便可能创造奇迹、实现梦想。正如民乐系杨雪老师所说:“1+1大于2!”当我们彼此合作的时候,每位队员通常首先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是十分正常的。但个人的角度常常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因此,只有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才可能超越个人偏见,体会到集体凝聚力的伟大……无疑,以上种种心得体会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在即将结束这篇纪实报道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梦之队”的所有成员,向组织本次培训的人事处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你们带给我们一次如此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