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作曲系段平泰教授、龚晓婷副教授及复调专业的研究生应邀参加了11月28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2007全国音乐院校第二届复调音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复调音乐学会成立大会”。本次会议是继1988年第一届全国复调会议之后的20年来,再次举行的复调学科的大型学术活动,得到了全国数十家音乐艺术院校,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包括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学者与在职复调专家,教授,骨干教师以及学生近百人与会。
大会开幕式上,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立青院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的陆在易主席以及老一辈艺术家陈铭志,段平泰,赵德义,饶余燕,朱践耳,杨通八,王安国等纷纷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大会在研讨议程上分为六场主题演讲,全国数十位学者宣读了三十余篇学术论文。来自各院校的专家学者与同行们,则主要围绕着复调作品分析,技法研究,教学探讨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内容可以说是涵盖了古今中外。其中我院段平泰教授宣读了其翻译的《赋格曲写作教程》综述,这本跨越了半个世纪饱经磨难的书籍其丰富的学术价值如同段先生的学术成就一般令人敬佩;龚晓婷教授则是准备了两篇论文,一篇是《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观摩复调课的启示》,帮助大家了解了目前国外复调音乐发展趋势与教学体系及其特点。另一篇是《意境深远 物以神游—陈怡的<中国古诗合唱五首>的艺术特色及复调技法的运用》,就作曲家娴熟的复调技法运用与当代作曲技法及个人风格巧妙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罗紫艺博士宣读了《西安鼓乐《尺调八拍双云锣坐乐全套》中的节奏复调研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创作技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孙志鸿硕士则是对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支声复调手法展开了挖掘与探索。我院师生的精彩演讲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正如杨立青院长所说,复调,作为作曲技术的四大件之一,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复调音乐自西方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经我国几代音乐理论家、作曲家艰辛努力,从吸收,借鉴,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复调音乐体系。自1988年的第一届全国复调会议之后,中国的复调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复调学者们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探索了新的研究角度,同时,作曲技术及观念的变迁也对复调学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这次会议是对中国复调音乐的科研与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与交流,并通过对复调学科全面的动态观察,对多年来的复调学术科研与教学经验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与整合,并展望、开拓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广泛的论文征集和深入的学术讨论,加强了各院校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动复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成立的中国复调音乐学会中,上海音乐学院徐孟东教授当选为会长;我院段平泰教授、于苏贤教授当选为艺术顾问,龚晓婷副教授当选为副会长。中国复调音乐学会的成立,为增进我国复调学界各地区、各成员之间的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开展学术活动,推动我国复调音乐创作与教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