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中央音乐学院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将举行交流活动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05-2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2:35

        根据中央音乐学院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合作交流协议,我院将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合作,于2008年5月25日至6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联合演出音乐会和举办大师班等合作交流项目。届时来自朱丽亚音乐学院的钢琴、小提琴、双簧管和木管室内乐教授将举行大师班。

        此次两院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6月1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我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和朱丽亚交响乐团演出友好音乐会,音乐会的上半场将由我院指挥系主任俞峰教授指挥朱丽亚交响乐团演出中国作品,演出曲目包括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正在朱丽亚音乐学院学习的中国天才音乐家龚天鹏担任独奏。下半场主要演奏美国作品,由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我院校友张弦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演奏美国作曲家艾夫斯的《美国变奏曲》和格什文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在音乐会的最后,由两院学生组成的联合乐队将演奏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组曲中的《法兰多尔舞曲》。

        此外,朱丽亚音乐学院约瑟夫·波利西(Joseph W. Polisi)院长、钢琴教授Yoheved Kaplinsky小提琴教授Joel Smirnoff,双簧管教授Elaine Douvas还将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

大师班时间安排

        钢  琴:2008年5月29日(星期五)下午2:30 – 4:30 (4位学生)
        地点:国家大剧院大排练厅

        

         主讲:Yoheved Kaplinsky教授

 

        小提琴: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下午2:30 - 5:30 (5位学生)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会员区

主讲:Joel Smirnoff教授

 

        双簧管: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下午1:30 - 4:30 (8位学生)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七层大厅

        主讲:Elaine Douvas教授

 

        木管室内乐: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下午2:00 - 4:00 (一组木管五重奏)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 

主讲教授:Joseph W. Polisi院长

 

相关内容:

朱丽亚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友谊音乐会 
 
演出时间:2008年6月1日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俞锋、张弦  
钢琴:龚天鹏 

上半场 
演奏:朱丽亚交响乐团
指挥:俞锋
钢琴:龚天鹏
华彦君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冼星海            钢琴协奏曲《黄河》

下半场 
演奏: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指挥:张弦
查尔斯·艾夫斯   美国变奏曲,威廉·舒曼编配
乔治·格什温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短暂休息

演奏:朱丽亚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指挥:张弦
比才              法兰多尔舞曲,选自《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

 

中央音乐学院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他们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 以及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单学科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以及直属于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2001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2年成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5年,亚洲第一所以培养和训练乐队演奏人才的机构——交响乐学院在学校成立。学院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学院还附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等机构。中央音乐学院形成了集音乐教育、表演、创作、研究、出版、社会音乐教育为一体的,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高等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设立了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的第一批全国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
        我院的师生、校友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行国内外, 是全国音乐类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拥有教育部名栏的期刊。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获国内外各类奖项共计2405人次,其中,音乐创作奖401人次(国际57人次),音乐表演奖2004人次(国际467人次)。1985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1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作为全国专业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学院经常举办国内外重要的演出和学术活动。一年一度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是重要的专业音乐会演出场所,每年有来自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举行高水平的音乐演出,许多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在这里首演。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和教学演出活动,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上演歌剧和音乐会,以及参加音乐普及演出。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院学习,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一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许多在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包括几十位国家级院、团的艺术总监、团长和音乐学院的院长、校长。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音乐家,活跃在国际和国内的音乐舞台上,其中有的作为独奏(唱)家在世界各地巡演,有的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担任主角,在纽约爱乐乐团、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德国慕尼黑歌剧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新加坡交响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澳门乐团等担任音乐总监、指挥或首席。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众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作曲家潘德雷兹基、谢德林、古柏杜丽娜,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巴伦伯伊姆,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巴杜拉-斯柯达、莱昂-弗莱舍尔、波格莱里奇、艾森巴赫,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帕尔曼、克莱默、文格洛夫,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马友友、麦斯基,歌唱家贝尔冈齐、帕瓦罗蒂、多明戈、杰西-诺曼等,他们定期和不定期地来学院访问,举办大师班。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优秀学生组成,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和曾作为中国第一支访问欧共体国家的交响乐团、由国务院文化部于1986年正式命名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
        作为一支高水准的优秀青年交响乐团,乐团曾与包括著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小提琴家尼曼、钢琴家傅聪、郎朗、李云迪等在内的许多中外音乐家合作演出;祖宾-梅塔、小泽征尔、迪图瓦、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等许多著名的指挥大师曾指挥该团的排练和演出;来自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许多世界著名乐团的声部首席曾多次对乐团团员进行指导并共同排练。
        1986年和1987年,乐团在指挥家邵恩、汤沐海、陈佐湟的指挥下访问瑞士、意大利、(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波兰、(前)民主德国以及(前)苏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支进入欧洲音乐舞台的中国交响乐团,访问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获得中国文化部的嘉奖;1991年和1994年乐团在俞峰指挥下两度应邀访问香港地区,同年又成功访问印度尼西亚。1996年和1999年该团两度应邀访问台湾地区。所到之处都赢得舆论及音乐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这些成功的访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中国人民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
        2004年9月,经过组织委员会的严格挑选,乐团在指挥家胡咏言先生的带领下,应邀参加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贝多芬国际音乐节,在著名的贝多芬音乐厅和埃森爱乐大厅演出了两场音乐会,并参加乐队训练营的排练和示范演出活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获得德国同行、观众和媒体的好评,这是中国的交响乐团第一次正式应邀参加国际重大音乐节的演出。继2004年参加德国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应德国2005柏林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组委会邀请,于2005年8月再次赴德国参加柏林国际青年音乐节,并作为重头戏,在为期20天的音乐节开幕式上举行首演音乐会。
        乐团的保留曲目涵盖了从古典、浪漫时期到现代的众多著名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并为许多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交响音乐新作进行首演。 乐团经常在国内和各高等学院进行巡回演出,普及交响音乐,并在国内外重大音乐节和艺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以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娴熟的基本技巧、热情洋溢的演奏风格,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独到理解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人们的一致赞誉。


朱丽亚音乐学院简介

        朱丽亚音乐学院正在建造一个不同寻常的未来,她从容跨入继续为培育充满理想的舞蹈家、演艺家和音乐家们提供杰出教育的第二个世纪。她的校园继续扩大,包括将于2009年完工的三万九千平方英尺的新校舍。朱丽亚音乐学院继续教育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并赋予他们强烈的社会和艺术责任感。
        朱丽亚音乐学院自从1905年十月以“音乐艺术学校”的名称建校以来,尽管第一年在校生不到五百人,朱丽亚就开始在全美为表演艺术教育奠定了标准。今天的朱丽亚音乐学院继续体现这一高标准,并不断适应纽约、美国及世界日益变化的文化需求。学院现有800多名舞蹈、表演和音乐系的学生,他们来自美国四十七个州,世界五十个国家。学院颁发从学士到博士学位,并颁发选择性高,竞争极为激烈的爵士、歌剧、表演、弦乐四重奏、剧作和戏剧导演学位。朱丽亚的毕业生都是表演艺术家,他们在全世界表演艺术团体中继续体现职业的最高标准。
        荣获过普利策奖的威廉姆·舒曼(William Schuman)担任朱丽亚音乐学院主席期间(1945-1962),学院成立了舞蹈系(1951),成为第一个把教授芭蕾和现代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主要教学机构。1968年又成立了四年的戏剧表演系,1969年成为林肯中心的一部分,并是林肯中心各机构中唯一以教学为主的机构。
        1983年,约瑟夫·波利希(Joseph W. Polisi)就任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第六任主席。他就任期间是学院充满活力的年代,成立了新生服务和校友项目,更新了课程,并强调人类学科和文科教学;加强学院舞蹈、表演和音乐系之间的联络;增强与社区的联络;强化艺术教育;创立了教授孩童的光盘教学;发展了一个长期综合全面的计划来引导学院进入21世纪。
        从2001年起,朱丽亚开拓新领域增加了本科和研究院的爵士学习项目,包括专业预科的朱丽亚爵士研究院,这是和林肯中心爵士乐合作的项目。朱丽亚创意提出的三亿美元的“第二世纪基金”加强和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资金力量。使重要的艺术和学术项目得以开拓,这一倡议正好和朱丽亚新修复的大楼一并完工。届时,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的演播室、剧场、排练厅,音乐技术和写作/交流中心,还有为无价之宝朱丽亚手稿收藏建造的安全保存室都会投入使用。
        除了大学项目,朱丽亚音乐学院还提供研究生院和大学预科、成人教育、纽约地区学生的社区外联和为少数族裔设立的特殊音乐项目。 
朱丽亚交响乐团简介  
        朱丽亚交响乐团是朱丽亚音乐学院的表演主体。每个季节都在美国纽约举行一系列的音乐会,并且是朱丽亚歌剧和舞蹈表演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2005- 2006年,庆祝百年校庆的时候,朱丽亚交响乐团访问了欧洲六个城市- 阿尔德伯格、柏林、赫尔辛基、莱斯特、伦敦、琉森。在美国六大主要交响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会:芝加哥交响乐中心,达拉斯美尔森中心,耳湾巴克雷中心,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圣地亚哥的考普雷中心和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交响乐团主要由指挥系和乐团研究系主任,詹姆斯·德普里斯特(James DePreist) 指挥,还有很多著名客座指挥,如这个季节包括,弗拉迪米尔·阿什肯纳兹(Vladimir Ashkenazy),皮埃尔·布雷兹(Pierre Boulez),詹姆斯·坎伦(James Conlon),丹尼斯·鲁索·戴维斯(Dennis Russell Davies),詹姆斯·勒文(James Levine),安·曼森(Anne Manson),斯蒂芬·三德林(Stephen Sanderling),和伊曼尼尔·维劳密(Emmanuel Villaume)。
        今年是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第101季度,学院推出两个新的乐队,都是第一次与交响乐团全季合作。他们是:无指挥的朱丽亚室内乐团,和由新生成立的新音乐室内乐团 AXIOM 。朱丽亚室内乐团是由本科和研究院学生组成的,他们集理论和历史实践为一身,并加上多年的乐团演出经验。这个乐团由欧非斯室内交响乐团(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指导,并定期获得乐团指挥詹姆斯·德普里斯特的指导。AXIOM是2005年由学生们创意,有在校生和刚毕业离校的学生组成,由朱丽亚学院校友杰佛里·米拉斯基 (Jeffrey Milarsky) 指挥,演出的全部是20世纪经典曲目。
        朱丽亚交响乐团曾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制作的“林肯中心现场转播” 节目中和林肯中心纪年莫扎特诞辰两百周年音乐会上演出过。朱丽亚交响乐团曾为新世界录音公司录制过三张美国现代作曲大师的作品音碟,并和朱丽亚歌剧中心成员一道为Delos录音公司录制了舒曼的两部歌剧——《大力士凯希》(The Mighty Casey) 和《品味的问题》(A Question of Taste)。朱丽亚交响乐团和劳伦斯·福斯特指挥合作,和被誉为小提琴之神的帕尔曼一道为EMI古典精曲唱片公司录制过音碟。
        朱丽亚交响乐团曾访问过日本、法国,并在百慕大节日上演出过多场音乐会。1987年,朱丽亚交响乐团成为西方第一个由音乐学院乐队组成的乐团到中国访问演出。乐团对亚洲的访问还包括了对日本东京、大阪和香港的访问演出。朱丽亚交响乐团是1992年依云艺术节 (Evian Festival) 的驻地乐团,并分别于2003和2004年担任意大利斯波莱托两个世界音乐节 (Festival dei Due Mondi) 的驻地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