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首届国际三弦音乐周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11-11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3:28


        “首届国际三弦音乐周”于2008年11月10日到13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10日当晚的开幕式音乐会——“天韵”便一座皆惊,令与会的欣赏者、研究者用听觉触摸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弦之音“:既有传统作品《松青夜游》、《风雨铁马》,又有运用西方现代技法创作的《鹊起》、《京韵悠悠》;既有根据传统曲目编配的《行街》、《三番》,又有传统风格创作的《沙漠之旅》;既有融合中西之韵的《引子与赋格》、《说变》,又有将传统打击乐与三弦的和歌《天韵》。九首作品在多位演奏家的演绎下,让听者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余跨越时空,穿梭于古今、雅俗、中西之境,体味着这件古老却散发着年轻魅力的乐器所带来的听觉饕餮盛宴。
        正如此次三弦艺术周的总策划之一、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三弦专业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会长谈龙建老师曾经说过:“似乎专业化的三弦对人们来说是一个‘特色过激’的、‘慎用’的乐器,”而“音乐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人们对三弦固有的定式。”
 
 
        又闻“鹊起”——从民间到现代
        对包括笔者在内的一部分聆听过6月末举办的“‘说变’——中央音乐学院三弦音乐会”的欣赏者来说,如此的“三弦之音”并不陌生。6月末的“说变”可以说是本届三弦艺术周的前奏之声。此场音乐会中演奏的几首作品,如《鹊起》、《说变》等都曾在6月的音乐会首演。此次音乐会更让笔者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三弦之音”。尤其是这件古老乐器在现代音乐创作技巧下的崭新呈现。
        《鹊起》(为九把三弦而作)、《京韵悠悠》(三弦、琵琶、笛三重奏 )和《说变》(三弦与钢琴)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白昱和刘晨晨创作的三首作品。这三首作品在6月末的音乐会中首演,并且因为其独特的乐器编制和匠心独道的创作理念得到了欣赏者的关注。再次演出的这三首作品并没有更换演员,由于音乐厅较大,拾音效果不如6月在演奏厅演出时音响效果好,但是通过此次细致且细腻的音乐线条可以看出演出者几个月同作品的磨合和彼此配合,已经达到了较好的舞台演出默契。
        下半场演出的《天韵》(三弦与打击乐)由作曲家祁瑶创作。该作品是为庄昉三弦硕士毕业音乐会而创作的三弦与打击乐的作品。此次演出仍有庄昉本人演奏。乐曲以三弦作为主奏,四个乐章分别同“木质打击乐”、“膜鸣打击乐”、“金属打击乐”与“混合打击乐”合奏,创造富有张力的音响。杨宝智创作的《引子与赋格》(三弦、小提琴二重奏)虽取材于河南坠子的曲调却严格地按照西洋复调技法创作,给欣赏者耳目一新之感。《沙漠之旅》 (三弦独奏)由费坚蓉创作,仅一把三弦就把所描绘的异域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极大的体现了其自身的风格表现力。  
        
       
         “风雨铁马”品余韵——从传统到学院派
        除了上述运用现代技法创作,试图展示多元化三弦艺术的作品外。音乐会也力图展现对于传统音乐宝库的发掘、继承与发展。三弦作为鲜明的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它的发源地本来就是民间。这一部分的作品与前面采用现代技法和现代思维的作品形成对比,像是古今在对话。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身影遍及各个领域,遍及各个民族,遍及各个地域。它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气质。而此次音乐会把传统搬到了学院,很好的诠释了传统与学院的各自重要性。来自民间的永远都是根,但把根留存住的,给其土壤肥力的则是学院,是教育的手段。
        《风雨铁马》(三弦独奏)由三弦一代宗师白凤岩先生在20世纪中叶创作的一首三弦独奏曲,音乐结构短小却不失灵气,浓郁的传统风格成为吸引欣赏者的主要原因。《三番》(三弦独奏) 由王直、谈龙建 编曲,乐曲取材于梅花大鼓的过板音乐。"三番"是梅花大鼓中器乐化程度较高的炫技性过板音乐,演奏者出色的演出使三弦的音乐同技巧表现力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行街》(三弦、琵琶二重奏)是由李国魂改编自江南丝竹乐曲,加之琵琶同三弦的结合,让欣赏者感受到了这对儿老搭档的新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中由“弦索十三套研究组”演奏的《松青夜游》。这个由谈龙建、张强、林玲、薛克四位民乐教育家、演奏家组成的研究组,旨在于对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撰的《弦索备考》(1814年的手抄本)进行学术研究和演奏的再现。三弦、琵琶、筝和胡琴四个乐器在《弦索备考》的手抄本中各有其卷,结构分明,指法详尽,是目前可见的记录最早的弦索乐器演奏谱。此次的演出可谓“十年磨一剑”,将清代流传在文人阶层的音乐呈现于欣赏者眼前。
        这是国际三弦音乐周的“开篇”之作,也是以学院派来演绎三弦的各个发展姿态的专场。而其后还有以民间为主的“弦韵”和来自日本三味線的“雅韵”。三场音乐会犹如三根弦,叙述着传统的古韵、叙述着民间的质朴、叙述着未来的展望。每件乐器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三弦同样如此。此次的三弦国际音乐周虽然是首届,却让积蓄已久的传统艺术散发出成熟的魅力。其后的几场,以及下一届,下几届都将让三弦继续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