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院新闻

音院新闻

2008世界音乐周——中国-芬兰音乐国际研讨会完满落幕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11-13 00:00:00 更新日期:2023-12-27 15:43:27

 

 


 
        2008年11月4日晚7:30,“中国-芬兰音乐国际研讨会”闭幕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如期上演,这预示着为期四天的“中国-芬兰音乐国际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整场演出全部以芬兰民间音乐为主,分别由三个演出团体和个人表演。
        芬兰的民间音乐仿佛是大自然的倒影一般,朴素而自然,纯净而透明,而最适宜表现如此艺术风格的乐器无外乎与著名的芬兰史诗《卡雷瓦拉》齐名的芬兰传统乐器——堪特雷(Kantele)了。首先出场的即是来自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民间音乐系的沃尔玛-蒂莫隆(Vilma Timonen)女士,她带来了六首芬兰堪特雷独奏曲,向人们展现了这一传统乐器千百年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的缩影。“Plassimizeh soitand”(沃尔玛-蒂莫隆作曲)由最古老的五弦堪特雷琴演奏;第二首“Peipposen polkka/ Ruskova”(泰波-瑞波的两首音调)由稍复杂的15弦堪特雷琴演奏;而之后的四首乐曲及歌曲都由现今发展最为完善、音响最为丰富的39弦音乐会堪特雷琴演奏。无论乐器的形制或演奏技法如何衍变完善,堪特雷音乐总是那么的醇美、恬静,仿佛总能把人们从喧嚣的都市重又带回宁静的自然中去。
        芬兰人民虽然尊重传统但并不保守,近年来,音乐家们在坚持本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同时广泛吸取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并且采用大量不同的现代音乐体裁,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现代芬兰民间音乐风格,其中的代表即音乐会上第二个出场的基哈拉科米奥(Kiharakolmio)乐队。
        基哈拉科米奥乐队成立于1996年,2002年芬兰高斯迪宁民间音乐节乐队。由一排和双排键手风琴手安迪-帕拉隆(Antti Paalanen)发起,成员包括便携手风琴手蒂莫-萨科(Timo Saukko)、贝司手朱哈尼-劳塔玛加(Juhani Lautamaja)和曼陀林手海基-科基克斯基(Heikki Korkeakoski)。在这场演出中,他们表演了“Makia elama”、“Kaiturin polkka”、“Jenkkamonio”等九首乐曲。无论是来自芬兰南部奥斯特波西尼亚地区的传统波尔卡曲调,还是综合了波尔卡和漫步波尔卡进行的北欧日耳曼民族因素的音调,乐曲所充斥得浓郁的乡村风情、强烈的节奏动感,以及乐队独特的“漩涡状”声音,都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节奏击掌、摇摆,音乐厅里时常响起长时间而热烈的掌声,他们掀起了整场音乐会的高潮。
        第三个出场的是雅尔维莱父子:毛诺-雅尔维莱(Mauno Jarvela,芬兰高斯迪宁民间音乐家)和埃克斯-雅尔维莱(Esko Jarvela),他们带来了芬兰弓弦乐器小提琴表演。毛诺先生生于芬兰小提琴演奏世家,他的父亲、叔父、祖父等亲属都是非常优秀的芬兰民间小提琴演奏大师,儿子埃克斯同样也精通各种类型的小提琴演奏。两父子同样毕业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民间,用自己的努力去寻求一种将西方古典音乐和芬兰民间音乐传统相融合的音乐教学法,对芬兰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晚,雅尔维莱父子首先亲自演奏了三首具有浓郁芬兰民间特色的小提琴乐曲,之后,作为11月1日芬兰小提琴演奏工作坊的汇报表演,父子二人带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名小提琴手和四名二胡演奏员共同表演了三首乐曲,展示出雅尔维莱音乐教育的成果。
        在演出的最后,所有音乐家重新走上舞台,共同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曲具有浓郁芬兰风情的民间乐曲,博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表演结束,所有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中外来宾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全体教师和演出人员在舞台上合影留念。至此,2008世界音乐周——中国-芬兰音乐国际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