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贝多芬And伯恩斯坦——EOS交响乐学院国家图书馆专场音乐会侧记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7-06-15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8:36

        6月9日晚,中央音乐学院EOS交响乐学院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嘉言堂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匠心独运的交响乐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美国著名指挥家Thomas Sleeper执棒。
        开场曲是意大利音乐大师威尔弟的《纳布科》序曲。他把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和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全部倾注到音乐中。整部作品音乐情绪激昂,热情有力,旋律明朗,气势雄伟,自始至终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长号引入主题,作为序曲的前奏部分。震撼之感油然而生,双簧管在铜管演奏之后独奏一段《希伯莱之歌》,忧伤凄美的律动从整体上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其史诗般的气质,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不息的激情和迷人的情感魅力,体味着“希伯莱奴隶合唱”的感人至深。
        伸手去触摸,一种感觉
        哪怕已化做尘埃的
        隔世传说
        今生,应该还有你的影子
        敷在温柔的夜空
        吸引了寻觅星光的视线
        久久不愿意割舍
        情感 

        长笛的一段上行小音节,引入与推动音乐的动机进行。序曲给整场音乐会来了个开门红。接下来,是由著名小提琴家梁大南先生、大提琴家孙晓淇先生和钢琴家郑惠女士给我们带来贝多芬的《C大调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协奏曲》。低音提琴以一种神秘的情调轻声地吟诵主要主题,接着全体乐队进入主题,由大提琴奏出一段如歌般的抒情旋律,充满英雄性的美,代表着男性宽宏、博大;接着小提琴和钢琴相继出现,小提琴的细腻与灵巧轻盈暗示着女性特有的美感;钢琴仿佛在演绎着柔美的月光,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一对恋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多了一点朦胧,亦幻亦真……三位独奏家和乐队在发展部运用高度的对位技巧,以室内乐简化的织体,精心描述这些主题并变奏。在高潮之后,让位于独奏家们优美如歌的乐段,乐队以饱满的热忱冲向第一乐章辉煌的结尾。三位大师犹如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各不相让,而Thomas Sleeper好比三角形的重心,以其深厚的指挥功底,再加上EOS的魅力,充分地发挥出了他们比平时更多的潜力,短短三十六分半钟的演绎,成就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下半场,萨克斯四重奏皮耶佐拉的《遗忘》、《狂放的探戈》。皮亚佐拉将探戈这种结构简单的音乐体裁上升到现在这样的深度和广度,确实需要天才的创造。通常我们认为探戈音乐应该具有它本土的特点和气质,作曲家的创造应来源于探戈最原始最纯正的根源,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观点来看皮亚佐拉的音乐就会大吃一惊:他的音乐远离探戈的传统,处于一种更高的,更多元化的文化境界。他充满戏剧性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作曲技法的把握和熟练的演奏技巧。乐曲中大量的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皮亚佐拉善于将冷酷无情的节奏与和谐优美的音乐相交融,这便是他音乐的最大特点——苦乐参半。
        本场音乐会的压轴大戏,伯恩斯坦为音乐剧《西区故事》所创作的音乐。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专业技巧,他的音乐极富时代气息,充满活力的节奏和新颖别致的曲调完美的结合起来,生动的刻画了纽约西区街头帮派的咄咄逼人的气势和粗俗率真的性格特征。可以说,伯恩斯坦的音乐为《西区故事》提供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灵魂。该剧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用音乐处理成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EOS交响乐学院打破了常规,大胆的以交响乐与爵士乐相结并加入很多拉丁音乐的元素。把架子鼓等现代流行的打击乐搬到了台上,稳定的节奏型,充分发挥了每件乐器的潜能。
        音乐响起,一段喜庆、欢快的锣鼓点,充分的激发出观众的热情。别出心裁的加入了“响指”,乐团的队员们一边演奏着自己的乐器,一边用空余的手打着响指。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如同来到了阳光明媚的广大世界。暗示着两个帮派之间对敌;“喷气机”和“鲨鱼之舞”暴力现实回来,曼波曼波舞曲,乐队演奏者随着指挥的手势,坚定有力的助喊着“MAMBO”(源于古巴黑人曼波音乐)!
        一段激情过后,恋人的山盟海誓,长笛优美的音色与旋律线条,引出弦乐集体的一段柔情似水的柔板终曲乐章,似乎每一个演奏者都在自我享受着音乐,故事表现了托尼(Tony)死在玛利亚(Maria)怀中在藏历进行曲中某地那段梦境以悲剧性讽刺重现。
        伯恩斯坦把百老汇的音乐带入了交响乐的境界,这种完美的结合,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演出结束,全场爆以热烈的掌声,Thomas Sleeper反场好多次,观众仍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