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中国首届“Con Tempo ”新室内乐作曲比赛颁奖仪式暨获奖作品的首演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举行。“Con Tempo ”室内乐作曲比赛是继2007年3至4月,中央音乐学院、西门子音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中国)举办国际室内乐演奏大师班之后,再次携手共同举办的一项赛事,旨在将这一室内乐的国际交流和促进活动延续下去,为中国青年作曲家室内乐的创作和才能的展现搭建平台。
本次比赛中国青年作曲家踊跃参加,由中国和德国著名作曲家担任比赛评委。共有六名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分别获得一至三等奖,四名青年作曲家获得了优秀作品奖。【获得一等奖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程慧惠的钢琴三重奏《微澜》;中央音乐学院的本科生毕健博和陈思昂分获二等奖;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廖雯婷、宋恩恩、仲晨晨获得三等奖。另外,获优秀作品奖的有艾珺(武汉音乐学院)、齐雪峰(天津音乐学院)、董磊(中央音乐学院)和刘喆(首都师范大学)。】颁奖仪式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主持,颁奖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祖强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徐昌俊院长、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和西门子音乐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洛斯纳格。
获得一至三等奖的六首作品在“Con Tempo ”室内乐作曲比赛颁奖活动的三场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并将由西曼国际唱片有限公司(HNH International Ldt.)出版。此外本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观摩2008年德国慕尼黑双年音乐节,其作品也将在音乐节期间公演。
参加过中央音乐学院春季举办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学生重奏组,在这次作曲比赛颁奖系列音乐会活动中,再次获得室内乐演奏的实践和与各个学生重奏组交流的机会。为将室内乐的学术交流提到更高的水准,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室内乐重奏组也亲自同台演奏中外现代和古典室内乐作品。这一切无疑又将会为2008年春季准备举办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奠定下更好的基础。
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副院长徐昌俊教授、组委会副主席,西门子音乐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洛斯纳格先生,以及组委会副主席、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先生分别代表主办方以书面的形式为本次活动致辞。
王次炤院长在致词中说,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沟通的最佳途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面向全国音乐院校青年作曲学生举办的中国“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就是旨在从演奏与创作两个角度全方位地推动室内乐传统在中国的发展,促进音乐文化交流,将传统与现代、演奏与创作融为一体。只有将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当代创新的源泉,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偕行,才能创建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而又充分体现当代风貌的现代音乐文化。徐昌俊副院长热情洋溢的讲话鼓舞作曲学子们在创作上更上层搂,期待着更多室内乐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米歇尔-洛斯纳格主席谈到支持和鼓励音乐家进行传统与创新的国际性音乐交流是西门子基金会一贯的工作重点。中国“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正是西门子音乐基金会2007年的重点项目,它旨在将中国当代室内乐与出色演奏家的培养相结合。面对在中国音乐院校教育中,室内乐与大型乐队的演奏及独奏相比尚未得到相应位置的现实,要让人们看到几百年来欧洲与中国在室内乐中的联系和创新。这项比赛就是要弥补这一空缺。阿克曼总院长说,今春举办的室内乐大师班曾获得参加者和听众极其热烈的反响,现在以作曲比赛的方式继续对室内乐的探讨和交流,使得作曲家和演奏家可以同时获得向公众展示的机会。研究欧洲传统室内乐并将这一音乐形式推介给中国观众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国如何在世界室内乐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挑战。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歌德学院愿协力支持。
在第一天的演出之后,主办方举行了节俭而热烈的酒会,组委会中德双方成员,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先生和西门子音乐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洛斯纳格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作曲系贾国平教授和高鸣鸣女士,以及比赛获奖的青年作曲家、参加音乐会演出的青年演奏家,和与会的部分教生等来宾进行了亲切而热烈的座谈。
正如“Con Tempo ”这一拉丁语的中文意思“跟随时代”一样,中央音乐学院、西门子音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中国)也将“跟随时代”(Con Tempo)继续进行在中国的室内乐项目。我们衷心希望这一个系列室内乐国际交流活动能一直持续下去,我们更希望它促进对室内乐欧洲传统音乐形式的认识和掌握,为实验和利用传统形式体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在更深层次的交流与理解产生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