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妖娆,风轻意浓之时,北京音乐厅里又一出旧事新曲,撼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久久萦绕于心。一句"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终了,一叹古事绝唱《桃花扇》化作音诗于心、于魂,二叹新韵渗入字字句句之中,再叹秀雅风骨滴滴未失。
作为2008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演出开始之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先生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欣先生代表两个主办单位向本届音乐节和本场音乐会作了祝词,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也为这次的清唱剧《桃花扇》作了简单的介绍。它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第八个《桃花扇》版本,由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辑词并谱曲。在中央音乐学院心声合唱团、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以及江苏省昆剧院的精彩演绎下,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好戏。
昆曲的柔艳缠绵在西方传统的无伴奏合唱中被层层叠叠地铺开来,虚无缥缈如水墨画般意境了然。廖先生将孔尚任的原剧唱词辑得甚好,古韵不失,以合唱、重唱、组唱、领唱加伴唱及独唱等众多形式表尽景画和情意。笔者听来,唱词句句是诗不假,但这歌曲的吟唱却也是首首成画。八个场景,近四十曲牌,无论哪一个,细细品来察觉其中偏重的是"意"和"境"。《梁州序》中"齐梁词赋,陈隋花柳,日日芳情迤逗"的逍遥;《前腔》中"大将星,落如斗,旗摧舵楼"的悲戚壮丽;《北水仙子》中"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的无奈和凄凉;《离亭宴带歇指煞》中"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的诀别,唱得场内观众在惊叹中心碎一地,在那声音酿成的意境中恍然入梦。旋律极好,有浓有淡,艳雅相隔。声部利用得也甚是精妙,时而层次分明字字如珠,时而又揉成一团化不开的缠绵。各处的安排和处理也充满了戏剧性,跌宕起伏的剧情在歌声中被完好地表现出来,细腻与雄壮并存。
襟花秀丽,青黛映目随指尖轻游。锦履绣花,莲步细踱撩裙摆微荡--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们在歌声吟唱中的表演也已然成为这晚的焦点之一。一个眼神,一步迟疑,一抹淡笑,一刻锁眉都将那歌声中的心情传达得淋漓尽致,伶俜吊影,入境成画,竟叫人看呆了过去。合唱间歇中偶尔插入的昆剧演员的念白,也不觉得突兀,反倒是为这清唱剧增加了些许风骨。清唱剧本没有舞台动作和布景,但这晚的《桃花扇》却给了观众同样以视觉上简单却让人惊艳的盛宴。它是整个清唱剧的一部分,与歌唱部分即分却合,亦如这中国古老的昆曲与西方传统清唱剧体裁上彼此独立的相融。
笔者看来,这出《桃花扇》颇有当年黄自先生清唱剧《长恨歌》的遗风,甚至可以与之媲美。中国古典文学的秀丽之美,在清唱剧这种西方音乐体裁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味时忽的发现另一种美,一种淡然的素净的美。对于这样一个以爱情来表达历史兴亡的历史剧,要做到脱俗立新,又有中国古典的韵味,需要挑战。但正因为昆剧剧本《桃花扇》本身的艺术定位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淡雅气质,才使得一个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喧闹的舞台,没有乐队的渲染的清唱剧成为了与之相配的最好形式。在场观众经久不息得掌声也证明了它得成功。以这场演出作为2008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实为明举。笔者相信它不仅以一部成功的作品存在,不仅以东西方音乐结合体存在,也将以一种精神和创作理念的继承和方向的指引者而存在。
是夜,耳边吟萦退不尽,竟忆不起梦里是何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