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至25日,“2008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这是中央音乐学院、EVS音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中国) 在2007年联合发起举办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系列活动,即国际室内乐大师班(春季)和“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秋季)之后的又一次合作,它旨在促进与推动中国室内乐的教学、创作及演奏,加强中国与国际音乐界的相互交流。
2007年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系列活动,首先是春季举办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两位世界著名音乐家,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莱讷-库斯茂(Rainer Kussmaul)和前东京四重奏团著名大提琴家原田祯夫亲自为中国的学生们传授了室内乐演奏的技巧和精华,并在大师班闭幕音乐会上向学生和观众做出了精彩的示范;此后是秋季举办的“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中国青年作曲家踊跃参加,积极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才能,参加过春季室内乐大师班的同学们,在三场获奖作品颁奖音乐会上再次获得了展示才华与演出实践的机会。
“2008国际室内乐大师班”有三位世界级的著名音乐家为中国学生授课。中央音乐学院、EVS音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中国)再次邀请到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莱讷-库斯茂(Rainer Kussmaul), 还邀请了著名大提琴家、教育家,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大提琴家沃尔夫冈-波切(Wolfgang Boettcher)和瑞士著名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前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演奏家爱德华-布鲁讷(Eduard Brunner)。三位世界级大师的到来,使今年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与深化,编制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一切都将促进室内乐在中国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从19日开始,大师班的三位音乐大师为中国学生授课。共有5组钢琴三重奏、3组弦乐四重奏、2组木管五重奏、以及1组单簧管、中提琴和钢琴三重奏、1组单簧管、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奏分别接受了大师的指导。
大师们对授课活动抱有的极大热情和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参加大师班的每一位师生。凭着对不同时期、风格与流派的曲目极为广泛的掌握,以及长期演奏与教学实践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大师对作品技术要求和音乐风格的讲解,既深入浅出,又严谨清晰,绝不放过一处细微的错误。他们精深的艺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为人,以及详尽而客观的讲评,都给前来聆听大师课的每一位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月24日和25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举办了本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两场闭幕音乐会。参加大师班的学生重奏组,在这两场音乐会上公开演奏他们与大师们一起研习过的室内乐作品;25日的闭幕音乐会上,我们更是有幸倾听了三位大师与中国钢琴家施佳佳演奏的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末日钢琴四重奏》(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三位大师被中央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25日举行的闭幕音乐会开始前,由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徐昌俊教授,代表院方向三位教授颁发了聘书和纪念品并致贺词。前来参加闭幕式音乐会的还有,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周广仁教授、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林耀基教授,以及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柴亮、薛伟、陈允和青年钢琴家陈萨女士等人。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系列活动的举办是成功的,其成效也十分显著。小提琴大师库斯茂教授曾应邀为上一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讲学。这一次他听到同学们的演奏后感到非常欣慰,他认为去年参加过大师班的同学们,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和努力练习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先生在听了第一场大师班闭幕音乐会以后,对库斯茂教授的看法表示赞同,认为通过大师班的学习同学们的演奏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表示一定要把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系列活动继续举办下去。
本届大师班的学员,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小提琴学生刘博轩去年也参加了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系列活动。她认为能参加大师班的学习机会难得,在国内就能向大师面对面地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东西,收获很大。她还认为,在当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各方面都有必要与国际接轨,音乐的学习与交流一样也不例外。在学习传统作品的同时也应当学习现代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音乐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有些现代作品的演奏甚至是衡量演奏者技术水平和对音乐风格把握能力的试金石。她非常希望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系列活动继续举办下去,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开阔眼界、学习提高。
这一次国际室内乐大师班的组织者之一,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赵瑞林教授指出,许多乐团之所以始终难以达到国际顶尖乐团的水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全面,除了个人技术以外,对乐队各声部层次的敏感和控制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重奏训练是培养乐手协作能力的重要基本功。我们对重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重奏课已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留德归国的青年钢琴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李乐老师在谈到重奏训练的重要性时认为,它甚至是衡量一位演奏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也是管弦乐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柏林爱乐乐团的录取考试,除了要测试独奏曲目以考察乐手的技术和对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外,还必须通过重奏的测试考察乐手的协作能力,如果这一项不合格就要被淘汰。因而加强重奏训练是提高乐队协作水平和演奏水平的必要手段。另外,室内乐大师班在欧洲非常普遍,那里每年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大师班。这对于培养室内乐学习和欣赏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良性环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来关心和参与这一活动。
在25日的闭幕式音乐会演出之后,主办方举行了节俭而热烈的酒会,组委会中德双方成员,EVS音乐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洛斯纳格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作曲系贾国平教授、“室内乐在中国”项目负责人高明明女士、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赵瑞林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副主任钢琴家施佳佳女士,以及参加大师班学习和音乐会演出的青年演奏家和与会的部分教生等来宾进行了亲切而热烈的座谈。
室内乐这种起源于欧洲宫廷,直到今天在西方的音乐生活中仍然焕发着旺盛生命力的音乐艺术形式,尽管目前在我国还并不普及甚至一度被忽视。但是,随着我们对她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从国外归来的优秀中青年演奏家在室内乐教学和演奏上的不懈努力,随着中央音乐学院、EVS音乐基金会和歌德学院(中国)所共同致力的中西方音乐领域合作的加深,我们相信在这一系列努力的带动下,我国室内乐水平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室内乐也将成为我国听众喜爱的音乐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