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叶小纲教授推出交响乐新作《和平祭》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01-17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8:48

        2007年的12月13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民不能忘怀的日子--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历史的惨剧在我国的南京上演,多少孤魂冤鬼、多少妻离子散…… 70年后的今天,为了纪念30万死难同胞,为了纪念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纪念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007年12月13日来自中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美国,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300多名音乐家汇聚于南京古城,参加在这里举行首演的大型合唱交响音乐--《和平祭》。
  2008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再次奏响这世纪哀歌。大江南北,神州大地,共忆那70年前的不幸,共咏这70年后的祥和。
  大型合唱交响音乐《和平祭》是我院教授叶小纲应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委约,为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而作。作品由"南京"、"石头城"、"和平祭"三个乐章组成,整部作品除了交响乐部分之外,还加入了领唱与合唱,有关领导特为此交响合唱《和平祭》写了歌词。当晚的《和平祭》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著名指挥家汤沐海亲自执棒,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领唱,我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担任合唱。
  第一乐章"南京"中,弦乐以美丽、婉约的引子开始,向听众展现出一幅幅昔日古城的斑斓画卷。中国古代皇家音乐的旋律因素与大气磅礴的配器效果勾画出六朝古都的多重性格,如同翻开了历史的尘封。
  第二乐章"石头城"中特殊的器乐演奏技法,以紧张而激烈的音响冲突表现出70年前石头城那场惨无人道的浩劫与激越强烈的抗争、暗夜沉寂的无助与长江滚滚东去的感慨,追悼的钟声仿佛将历史凝固在那段悲惨的时刻。
  第三乐章"和平祭"以男、女领唱的咏叹和混声合唱为主,娓娓道出无限的悲叹与惆怅,动人心魄的人声与乐队交织在一起,逐渐烘托出鲜明的主题--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尾声中悠远的钟声与合唱,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的追求、对和平的诚意、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和谐世界的向往。
  演出结束后,作曲家叶小纲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向北京交响乐团、指挥汤沐海以及在场全体观众致谢。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杨承志,我院院长王次炤,北京音协副主席、电影学院副书记王黎光、我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等领导出席了音乐会。

附歌词: 

《和 平 祭》

让白骨入睡,    冤魂安眠!
           让仇恨过去,   让和解弥合今天。
    让军刀化铸警钟,    让逝名刻做史鉴。
让白骨入睡,    冤魂安眠!
    让孩童入睡,    让母亲安心。
    不再恐惧,    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去,   让和平长存!
让战争留存历史,   和平主导未来。
让孩童不再恐惧,   母亲不再泣叹!
让冤魂能够安眠,   和平主导未来。
让屠杀远离人类,   和谐常在人间。
让和平主导未来,   和解弥合今天。
让和平主导未来,   和谐常在人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