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聆“帕拉天奴之夜”——07作曲比赛获奖钢琴作品音乐会有感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8-06-19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8:53

        2008年6月13日,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厅推出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国际国内)获奖金牌选手演奏的“帕拉天奴之夜”——07“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获奖钢琴作品音乐会。时隔一年,将去年获奖的钢琴作品重新搬上舞台,让优秀演奏家的舞台实践和观众的评判来重新检验所有获奖作品的“含金量”;这是一个创举,在国内乃至世界性的比赛中并不多见,体现了比赛组委会的胆识和良苦用心——不仅仅是评出获奖作品,而且还不断推广和传播这些优秀作品,将“发展中国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口号付诸行动、落在实处。

        “帕拉天奴之夜”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陈丹布教授与附中钢琴学科主任张晋教授联合策划。令人欣慰的是,这场钢琴音乐会的演奏者都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的小演奏家,他们年龄虽小,但都是国内外青少年钢琴大赛的获奖者,可称得上“金牌选手”。他们的演奏生动、鲜活、富于感染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现代风格作品也诠释得准确和惟妙惟肖,从音乐的理解、风格的把握和技术的处理方面都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指导教师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显而易见,把推广优秀音乐新作的工作,从娃娃抓起,通过演奏实践,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孩子们从小就演奏我们自己创作的新作品,拓展他们的演奏曲目范围,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与普及的希望。中国钢琴学派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每一位中国钢琴家对我们自己的钢琴音乐的热爱和所做出的努力,这种策划和实施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当然,钢琴演奏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外来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作为培养钢琴家摇篮的附中钢琴学科,其教学曲目也必然以西方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钢琴作品为基础。然而,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也近一百年的历史,经几代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至今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尽管相对于西方钢琴音乐的产出还不够丰富,但我们也已拥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因此,让附中的学生们深入学习和演奏中国作品,尤其是新创作的现代钢琴作品,可以让他们高瞻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的前沿,领略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之风采,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演奏曲目,为他们成为真正成熟的中国钢琴家而走向世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才是策划者从更深层次上对推广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发展和传播的初衷。

        这场音乐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听众都是冒着大雨前来,有大赛评委主席杜鸣心先生和周广仁教授,获奖作曲家,音乐学院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音乐爱好者。可见他们对中国音乐创作非常关注和重视。

        在中场休息时,组委会还安排了一项活动,由杜鸣心先生和周广仁先生为听众抽取幸运观众奖,奖品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帕拉天奴”杯2007作曲大赛获奖钢琴作品》乐谱。

        此外,组委会已经组织了赴美国演出这些获奖作品,向全国的钢琴教学和考级活动推广这些成果,向“卡丹萨”杯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推荐了6首指定曲目,并进而公布了2009年的作曲比赛的主题——合唱作品及艺术歌曲的评奖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主办者将不断深化“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对中国音乐创作的激励,强化对新作品的推广和传播的动力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正像大赛秘书长陈丹布所言,将大赛办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线’”。这从更深层面上表明了大赛组委会将推动中国音乐创作及新作品传播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祝愿“帕拉天奴”杯作曲大赛越办越火,形式更为多样,永远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