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5日晚7点30分,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在台北演出奏响音乐会“苍穹”,作为该团“两岸薪传系列音乐会”之一,此次音乐会力邀两岸优秀民乐演奏家,演出了大陆及台湾作曲家的新作。
音乐会由我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国平先生创作的《飘荡在苍穹》拉开序幕。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尝试利用西北地区不同民族风格的民歌,或几个民间音乐的旋律片段,及西北地区汉族吹打乐等作为创作素材,组合构成多风格与多样化的音乐语言,以期能够表现出同一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情与人文特征。
音乐会压轴曲目为我院作曲教授刘长远先生所作《抒情变奏曲》。作品以朴素的民歌式旋律为主题原型,发展成15个变奏,并将这15个变奏划分成三个乐章,成为一首变奏组曲,意在表现人的某些情感,心境及思想。
此外,音乐会还邀请到我院青年教师,二胡演奏家杨雪演出台湾作曲家刘学轩的新作《二胡协奏曲》。
一周后,2009年8月22日,我院青年教师,著名琵琶演奏家兰维薇与“小巨人丝竹乐团”合作,在台北演出举办了“兰维薇琵琶独奏会”。音乐会上演出了《出水莲》、《瀛洲古调》、《平沙落雁》、《月儿高》、《十面埋伏》、《虚籁》、《寒鸦戏水》、《陈杏元和番》等在内的传统琵琶曲目,压轴曲为贾国平2003年为琵琶及打击乐创作的《碎影》。《碎影》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传统琵琶乐曲中的若干音乐片段,这些音乐片段在原本作品中所具有的音乐意义与音响特征,会构成听者心理上刹那间的碎片是回忆与联想,但经过重新定义和整合之后,这些碎片化的音乐材料又以强化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具有新的表现与内涵,亦形成新的音响特征。为体现作品这一独特构思,音乐会在曲目安排上有意带领听众从传统穿越至现代,串连起每一块音响碎片。这一独具匠心的曲目安排,将作品本身提升为音乐会的主体,演奏家隐藏于作品之中,以“音乐讲述者”的身份串连起各个曲目,体现了演奏家“作品至上”的理念,有别于一般独奏会以演奏家为主体的演出模式。
“小巨人丝竹乐团”成立于2000年10月,以丝竹乐编制为主,积极进行民乐推广工作。自2002年起,积极与两岸名家合作,策划一系列“两岸薪传”“丝竹室内乐”及“青年演奏家”音乐会。2005至2009年连续获选为台湾行政院文建会演艺扶植团队,在艺术表现上备受肯定。(http://www.littlegiant.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