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琴之灵 乐之美——记中国获奖提琴制作师作品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9-06-01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8:57

        5月26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这个依旧星光闪耀的舞台上,演奏家们手中的乐器——那一把把折射着动人光彩的提琴,成为了今晚的主角。
        本次“中国获奖提琴制作师作品展览及音乐会”是借召开中国乐器协会第二届提琴制作师分会第二次理事会及全体会员大会之机举办的一次盛会,近30年来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的,共十几把中国提琴制作家的作品,全部聚集到了位于中央音乐学院醇王府原址内的展厅,古香古色的的建筑与这些产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西洋乐器相映成辉。
        而由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与提琴制作专业共同策划的这场音乐会,不仅精心挑选出旋律优美的经典曲目,还邀请到了刘宵、赵旭阳、张精冶、郝荻森等优秀青年演奏家用这些获奖提琴为大家演绎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这更是大家对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们的一次献礼。
        本场音乐会一共上演了十首曲目:巴赫的《勃兰登堡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勃兰登堡第三协奏曲——第三乐章》以及《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萨拉班德》,亨德尔的《帕萨克利亚》,《中提琴二重奏》,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五度》以及四首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思乡曲》等。青年演奏家们将自己高超的技巧充分运用到乐曲表现中,优美动听的乐句如云似雾地在演奏厅弥漫,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亢嘹亮、时而热情洋溢、时而又清新素雅。圆润饱满的音色,行云流水的运弓,自然流畅的乐句,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禁随着音乐而呼吸。每个曲目演奏结束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这珠联璧合的精彩表演激动不已。
        音乐会上,所有的获奖提琴均被摆放在舞台侧面的长桌上,让观众们能够零距离的观赏和接触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在演出过程中,不仅主持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宗晓军老师向大家一一介绍了每把琴的制作者、年代及所获奖项,而且演奏家们演奏每一个曲目都尽量使用不同的琴,目的是尽可能的展示每一把琴不同的音质及音色。这样一来,观众从视觉、触觉到听觉上都对这些乐器有了更深的认识及了解,也让大家在一次次的惊叹中对这些提琴制作大师们越发的敬佩及景仰。
        一把把提琴,代表了提琴制作大师们的一个个的足迹和一份份的成绩。每一把提琴都凝结了大师们的心血和智慧。那优美的琴形、敏感的发音、纯净的音质、丰富的表现力、势不可挡的穿透力及人声般的歌唱性,这一切优秀品质就像它们的制作者——这些提琴制作大师们,他们默默的工作,勤勉的教学,用双手赋予提琴以灵性,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及感悟,这是那些活跃在舞台上的提琴演奏家们所不能比拟的。
        音乐会落幕了,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息,悠扬的旋律依旧在我们心中荡漾,让我们记住,在中国的提琴艺术界,他们是最伟大的人!